緬懷先烈,青山處處埋忠骨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進行學習調研。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是201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七十周年而建成的,主要以抗日戰爭期間魯中地區(主要包括沂源、萊蕪、章丘、新泰、泰安、蒙陰等縣市區)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及抗戰史實為主線,客觀、真實地展示了魯中地區黨政軍民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走進展覽館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全民抗戰的主題雕塑,戰士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展現出保家衛國、自強不息的高大形象。古銅色的雕像展現出了戰士與群眾們團結一心、不怕犧牲的精神,戰士們堅定的目光望著前方,散發出希望的光芒,群眾在后方為戰士們做好后勤保障,展現了“軍民一家親”的珍貴歷史。懷著瞻仰和感恩之情,團隊成員在雕塑前停下腳步,緬懷革命烈士,同時對二十大報告中的內容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愈發堅定了團隊成員傳承紅色精神、踐行青年使命的決心。
在實地調研和考察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首先聆聽講解員的介紹,深入了解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跟隨著講解員的步伐,團隊成員參觀了展廊館的四個展廳。展覽館采取圖文結合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魯中人民遭受的災難和英勇抗戰的歷史。第一展廳重點展示日軍暴行;第二展廳重點展示抗日根據地的發展歷程;第三展廳重點展示著名戰役戰斗;第四展廳重點展示英模人物事跡。團隊成員們認真學習并討論了四個展廳所展現的魯中抗日事跡,深刻感受到了魯中人民在抗戰中所展現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還隨機采訪了在現場參觀并聆聽講解員講解的游客,問題主要涉及是否有了解在去年召開的二十大會議以及對怎樣更好地利用紅色資源去實現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等內容的看法。團隊成員還向游客們闡述了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性。游客們紛紛表示會傳承紅色精神,接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重溫歲月,追尋足跡憶崢嶸
為進一步學習和貫徹二十大報告中強調的“堅持理論武裝同常態化長效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相結合”的內容,團隊成員來到了中共山東省工委舊址黨性教育基地,進一步學習并了解山東黨組織的發展歷程,接受黨性洗禮,汲取奮進力量。基地坐落于濟南市萊蕪區牛泉鎮鵓鴿樓村,四周青山圍繞,寧靜清幽。在廣場中央,一座巨大的黨旗雕塑赫然挺立,基座上“不怕艱險,勇于擔當”八個大字詮釋了整個展館的核心主題。團隊成員走進基地,像是穿過了時空隧道,走進了那段風雨如磐的歲月。1935年11月,在嚴酷的白色恐怖中,中共萊蕪縣委書記劉仲瑩與濟南市委書記趙健民等獨立成立了山東省工作委員會,為重建中共山東省委、奪取全國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展館分為上下兩層,從星火初燃、光耀齊魯,風起云涌、前赴后繼,獨立斗爭、探索前行,鐵血擔當、自建工委,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等8個部分講述了山東工委成立的那段光輝歷史。在實地調研過程中,一張張珍貴圖片,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幅幅鑄銅浮雕,團隊成員仿佛回到了那個年代,置身其中,頗受震撼。團隊成員還借此機會對當地村民進行了采訪,了解到近年來鵓鴿樓村以發展紅色旅游資源為中心,先后獲得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省級文化特色村、市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范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多項榮譽稱號。在得知這一情況后,團隊成員意識到紅色資源不僅是一個國家的寶貴財富,更是人民的寶貴財富,同時對于二十大會議中強調的“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巍峨青山,蒼松挺立。賡續紅色血脈,重溫百年歷史。通過此次紅色教育基地參觀學習與調研,團隊成員表示要將歷史的寶貴精神財富落實到生活和學習中去,從紅色文化中汲取營養,傳遞紅色基因的火炬,尋悟初心,永遠跟黨走。而將二十大內容與紅色基地調研結合的創新型學習,也讓團隊成員有了更多不一樣的體驗,對二十大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與感悟,對今后更好地利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也有了更多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