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歷史,華夏風骨刻不朽豐碑
7月19日,團隊成員來到北沙河慘案紀念館進行調研學習。北沙河慘案紀念館坐落在滕州市104國道劉崗大橋北首東500米處,是全國首家村級抗日史實紀念館,于2005年7月奠基,9月落成開館。北沙河慘案是指1938年3月15日,日軍沿鐵路南下,行至山東省滕州市界河鎮北沙河附近,看到津浦鐵路橋(今京滬鐵路)被炸,鐵軌被扒及抗日標語、歌謠等,前進受阻,惱羞成怒,對北沙河進行了瘋狂的燒殺。在北沙河慘案中,日軍共殘害北沙河村民98人,其中兒童15名。全家被殺絕的11戶、25人,只剩一口的4戶。
在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先是參觀了主展廳與副展廳。在主展廳中,團隊成員深入了解這段哀痛的悲慘歷史與日軍侵華的殘忍罪行,同時也感受到了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與奮發意志,更瞻仰了在北沙河慘案中犧牲烈士的英勇事跡。展館中的小推車、大扁擔,展現出了軍民一家的魚水之情。而在副展廳中,團隊成員領略了新時代北沙河鎮的快速發展,看到了英烈后人在這片土地上跟隨黨的二十大指引所邁出的堅毅步伐,為建設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緊接著,團隊成員參觀院內的解放軍裝備,體會人民解放軍的強大實力。又先后瞻仰了北沙河慘案紀念碑亭、北沙河慘案紀念館落成碑亭、題詞碑廊,觀摩了全國最大的、記錄著遇難者姓名的整石青石臺歷,沉痛的緬懷遇難的同胞,感受這段厚重歷史的深沉重量。
最后,團隊成員深刻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踐行“青風傳習”青年實踐團的主題,向后續來參觀的青年學生生動講述紀念館的各種內容,并結合自己的學習與領悟傳達二十大的精神風貌,為發揚愛國精神,踐行黨的要求貢獻青年力量,期望新時代年輕人都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回首革命,堡壘無言護山河無恙
仰懷革命先烈,傳揚紅色精神,堅定愛國志向。占地621畝的紅色教育基地坐落于滕州市大塢鎮仁山,北依鳧山山脈,西與微山湖紅荷濕地相望,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它由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滕州烈士陵園及滕州國防科技教育城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筑群構建獨特,氣勢恢宏。
實踐團隊成員首先參觀了紀念館主體,它由留個主要部分組成。進入序廳迎面便是一個大型高浮群雕,上面塑造著工農兵群眾,體現出萬眾一心保家衛國的英雄氣概。黨建廳里有一復原的"國民書店"舊址,還原著八十年前在白色恐怖下,滕縣黨組織初建時的情景。抗戰廳展出了300余幅照片、近百件文物、實物,并將這些寶貴的歷史史料與由書畫家、藝術家創作的雕塑、油畫、沙盤等藝術品組合成立體空間,使展示更具感染力。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是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偉大壯舉的最好見證,也是滕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同仇敵愾與敵人進行堅決斗爭的再現。
隨后,實踐團隊成員參觀了國防科技教育城,認真觀摩了解放軍部隊先進的武器裝備與良好的軍隊作風,更與當地退伍老兵交談,體會人民解放軍的威武與英勇。同時,為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號召,更踐行實踐團隊的課題主旨,團隊成員在科技城中為青年學生、少兒孩童熱情講授武器裝備來歷,培養新一代的愛國精神與報國之心。
最后,團隊瞻仰了魯南人民抗日武裝起義紀念碑,深刻緬懷先烈,成員們莊嚴地向紀念碑鞠躬,并為烈士們進獻鮮花。經過這次調研,團隊成員深刻意識到黨的革命的艱辛與苦難,感受到了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堅韌品格,清楚了青年一代的使命責任。當代青年要在新時代要緊跟黨的步伐,貫徹二十大精神,繼承先烈遺志,傳承抗戰精神,銘歷史而勵節操,壯華夏而興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