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曲紅音 尋覓代代相傳的山南紅心
7月25日上午,沿著石板路蜿蜒而上,實踐隊成員參觀了位于山南村古槐樹下的革命音樂家曹火星的故居。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伴隨著講解員王德順老人鏗鏘有力的歌唱聲,一曲紅音的故事在實踐隊成員面前徐徐展開。據了解,王德順1932年生于山南村,建國后志愿參軍,退伍后落居于曹火星曾居住的屋子,并擔任了村民兵訓練隊長,迄今為止一直志愿作為曹火星故居的講解員,為游客講述山南的抗戰故事。
王德順向實踐隊成員介紹,“80年前,革命音樂家曹火星就是在這個小山溝里,寫出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振奮人心的紅歌。”隨后,在他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參觀了曹火星先生的故居,屋內陳設簡陋,窄小破舊的木床上鋪著草席。王德順指著一張陳舊的桌子說,“這就是當年曹火星創作的地方”。
在參觀的過程中,當實踐隊成員們向王德順詢問對當今山南村紅色旅游的看法時,王德順回答,“共產黨的路,山南村的路,都能越走越亮。”此情此景下,實踐隊成員劉藝涵發出感慨,“這一次參觀讓我感受到山南村賡續相傳、歷久彌新的紅色文化,給予了我很大的精神鼓舞。”

憶艱深歲月 探訪欣欣向榮的山南紅旅
離開曹火星故居后,實踐隊成員繼續前往山南村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開研學活動。在村支書王春革的帶領下,實踐隊成員到達中共冀熱察區黨委舊址,與來來往往的游客共同聆聽山南的紅色故事,在“八路軍大伙房”品嘗出征飯,觀看當地特色非遺表演《霸王鞭》,村子里的紅色文化氛圍相當濃厚。
實踐隊了解到,山南村紅色旅游起步較晚,在這之前,村民只能外出打工。“在完成好上級部門布置的常規工作后,我們就開始思考村里產業發展的問題。經過工作隊、村兩委的深入調研,發現我們是捧著金飯碗討飯吃。”為了開發山南村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村支書王春革帶領下的山南村做出了很多努力。王春革帶領村干部集中力量打造“紅歌唱響的地方”這一紅色旅游品牌,并在推動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基礎上,響應市場需求,豐富鮮活紅色旅游產品。王春革指著不遠處生意火爆的“紅色一條街”向實踐隊成員介紹道,“這條街專門為游客提供餐飲、住宿、娛樂等服務,我們的紅色研學活動有全面的配套服務,村民們賺錢的路子也變得更多了,山南村也因為紅色旅游發展起來了。”
隨后,王春革領著實踐隊成員在村中巷道穿行,一路介紹著村子不久前在政府支持下建造的河道,“ ‘山南好比火焰山,吃口水等三天,吃水貴如吃油鹽’是曾經這里的民謠,而這條河道能起到蓄水灌溉的作用,解決村內用水剛需,同時也美化了村子的環境,形成水繞村莊的景象,增添生機與靈氣。”除此之外,王春革還為村子的舊址修復、民宿建設等項目爭取到大筆政府資金,推進了紅色資源的保護性開發,村子的旅游接待條件也隨之大幅提升。
感悟到山南村的快速發展,實踐隊成員們結合自身的研學體驗與專業思考,與王春革書記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活動。“我們有扎實的紅色基礎,這就是我們發展的根本,能夠創新發展和轉化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就是發展的關鍵,除了打造好的內容,我們還需要有更優質的服務,讓游客們到這里真正地感受到紅色文化的魅力,也讓紅色旅游成為山南村的名片。” 王春革在訪談中說。

聚青年之力 共促聲聲飛揚的山南紅音
7月26日至7月27日,為了向公眾傳播紅色文化,助力山南村紅色旅游產業的發展,實踐隊計劃在山南村展開紅色旅游宣傳短片拍攝活動,幫助山南村宣傳紅色旅游,提升山南村紅色旅游的品牌曝光度。
通過實踐隊的前期調研工作和實踐過程中的拍攝工作,實踐隊積累了豐富的宣傳素材。為了保證山南村紅色旅游宣傳短片的內容質量,實踐隊成員在王春革書記的介紹下與目前在村子中經營文創商店的返鄉創業人才晉顯微合作,進行宣傳內容的把關工作。在合作過程中,實踐隊成員了解到,晉顯微在畢業后放棄了北京高薪的工作,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回到家鄉。晉顯微表示,“回鄉以后,村子紅色旅游產業正處在上升期,我所學的設計,不僅僅能保證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能為村子出一份力。”
通過幾天的調研走訪和宣傳視頻的拍攝,實踐隊成員感受到紅色文化資源為山南村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更體悟到紅色旅游為山南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利好,包括良好的人居環境、濃厚的文化氛圍和厚實的產業基礎。實踐隊表示,希望未來能更多地參與到紅色旅游建設當中,為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

圖為實踐隊成員在山南村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