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社會實踐:尋訪沂蒙山根據地廣場,傳承紅色文化精神
為弘揚紅色文化精神,加大紅色精神對新時代青年和社會各界的影響力,一支來自曲阜師范大學的“熱血長歌赤子心”紅色精神尋訪團于7月7日走進臨沂市沂水縣的沂蒙山根據地廣場,開展了“尋訪紅色精神”主題實踐活動。臨沂作為沂蒙精神的發源地,是聞名全國的革命老區。沂蒙精神是臨沂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先進群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臨沂人民乃至全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臨沂考察時就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熱血長歌赤子心”紅色精神尋訪團對沂蒙山根據地廣場的參觀,是對紅色精神的探訪也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的積極響應。
在沂水縣,“熱血長歌赤子心”尋訪團在路牌的指引下一點點深入廣場。首先,活動以參觀紀念館為起點,走進這在解放全國的歷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山東分局舊址,沿著紀念展室里劉少奇、徐向前、羅榮桓、陳毅、粟裕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里留下的戰斗足跡,尋訪團成員參觀了展館內的圖片資料和文物,聆聽了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山東發展壯大的歷程和沂蒙老區人民投身革命、無私奉獻的感人事跡。通過觀看這些珍貴的歷史圖片和文物展覽,讓尋訪團成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沂蒙山根據地的歷史,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艱苦奮斗和偉大抗爭。
離開紀念館,尋訪團來到沂蒙革命根據地抗日烈士陵園,此地為紀念八年抗戰中犧牲的烈士而修建,有三百五十三位烈士長眠于此。烈士陵園的正前方聳立著一座紀念碑,正面篆刻著“浩氣長存”四個大字,碑的左側面刻有碑文,碑的后面與右側面則是數位烈士的英名。尋訪團的成員們注視著靜躺的墓碑,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描繪著碑文,低頭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追思先烈們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功績。沂蒙山根據地廣場上還高高聳立著些許雕像與舊時軍隊的裝備,尋訪團成員們仿佛又回到那戰火四起的年代,身臨其境間成員們無不感慨時代更迭瞬息萬變,深感用鮮血換來現今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應更加珍惜。
在廣場的紅色革命研學基地,尋訪團還參與了一場生動的紅色教育體驗活動。通過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擬,尋訪團親身感受到了當年黨的先輩們在沂蒙山根據地開展的艱苦斗爭和群眾工作。成員們學習了黨的初心和宗旨,深入領會了紅色文化的可貴之處。在活動的最后,尋訪團成員們進行了莊重的宣誓儀式。他們舉起右手,鄭重宣誓: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努力。這一時刻凝聚了每個人的熱血與信仰,見證了成員們對黨的忠誠和對歷史使命的堅定承諾。
在實踐過程的最后,尋訪團成員們還有幸拜訪了一位退伍軍人。老人是一位退伍的武警,在他的講述中,尋訪團心中的革命先輩的形象更加清晰豐滿了起來,那個年代的故事讓成員心中對黨和國家在心中埋下了感激的種子。“以前最后一塊布,做軍裝;最后一口飯,做軍糧;最后一個兒子,送戰場,F在的生活好了,國家政策好,咱們老百姓過的舒坦,人民幸福起來了。越是這樣,我們越是要做個好人,你們一定要好好學習,別辜負黨對我們的期待...”離開紀念館許久,老人的叮囑還是久久難忘。當年沂蒙人民為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所作出的巨大犧牲,如今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盛世不愧于此。
“熱血長歌赤子心”紅色精神尋訪團的實踐展現了尋訪團成員們對紅色文化的熱愛。尋訪團成員們不僅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的紅色文化歷史的了解,更明確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本次實踐活動對紅色精神的探索,也激起更多人對紅色文化的關注與熱愛,為紅色基因的傳承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