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園學子重尋紅色足跡,拜訪104歲謝文清老戰士
為探尋紅色記憶,加深對紅色文化的理解,7月12日上午,曲阜師范大學“熱血長歌赤子心”實踐隊前往臨沂市沂水縣朱家坪村,走訪慰問了今年已104歲高齡,在黨83年的謝文清先生。通過謝文清先生的親身講述,實踐隊員們對紅色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謝文清爺爺年事已高,聽力微弱,可當我們提到“戰役”兩個字時,爺爺挺直腰板喊到“我參加過三次戰役!淮海戰役、孟良崮戰役、萊蕪戰役!我救了60個人啊!”接著,爺爺與實踐隊員們簡單圍坐在一起,開始給實踐隊員們講述自1940年7月入黨以來親身經歷的作戰故事。當回憶起那段紅色抗戰歲月,謝文清爺爺語氣變得愈發激揚堅定,手也在一直比劃配合著。萊蕪戰役中,他毅然決然地挑起重任,帶領擔架隊救治和轉移傷員;孟良崮戰役中,他首當其沖,毫無畏懼地沖鋒在陣仗前線。他根據局勢判斷敵情,在一顆炮彈即將墜地的危機時刻,及時轉移傷病員和民眾,俯身帶領他們跋涉數十公里,使60人幸存下來。而今再談提及當時的抗戰形勢,實踐隊員問爺爺怕不怕,他仿佛用盡了全身力氣,堅定地回答道:“不害怕,我們當時就想著要抗戰到底,解放全中國!”
說到這里,謝文清爺爺的眼中早已閃爍出了淚花。“當時真的是能吃苦啊!”他語重心長地講到,在當時的抗戰年代,盡管作戰條件十分艱苦,但戰士們在戰場上仍然拼命斗爭,只為心中那份深切的家國情懷。在新中國成立后,他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服從黨的指示,對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工作毫不松懈。他深深地扎根農村基層,曾在朱家坪村擔任村長大隊長,帶領村民整山治水,開荒勞作,絞盡腦汁想方法,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帶領村里的百姓們穩扎穩打,逐步走出貧困。在個人的生活作風上,謝文清爺爺一直厲行勤儉節約,經常自己出錢出力來助力鄉村建設工作,雖然生活清貧,但看到村里的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便很知足。在提到對于現代生活的看法時,老人的情緒更是高漲,他表示如今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從沒想到自己能見證現在的發展—政府對于像謝文清這樣的高齡老人,在吃穿住行方面實行多重保障,還有各種福利補助定期發放。謝文清爺爺又囑咐實踐隊員們:“年輕人應該要學會知足,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有些年輕人大白饅頭都不吃,曾經舊社會,吃谷子都要摻著糠,我們要繼續發揚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特別是你們娃娃們,更應該牢記擁有現在的生活是哪什么換來的,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好咱們如今的新中國。”
“你有太陽的勛章,我有燎原的夢想。”本次實踐成員通過走訪慰問老黨員謝文清爺爺,深切感受到了革命老戰士始終如一、不忘初心的拳拳愛國心,也體會到了老人為民服務、全心為黨、不計功名的高尚情操。實踐隊員們在采訪過后,更加堅定了傳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精神的信念,向著培養良好品格,樹立遠大理想的目標持續不懈地奮斗。
通過進一步走近紅色精神的誕生地以及對抗戰戰士謝文清爺爺的走訪慰問,實踐隊員們用心感受了戰士們身上的氣概和深深的愛國之心,收獲頗多感悟,更加明確了紅色精神傳承活動的主旨和內涵,為“熱血長歌赤子心”實踐隊后續的調研工作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