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團隊成員的采訪可知,李妹書是2007年開始擔任河涯村黨支部書記的,從那天起,她就一心想著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當時,河涯村基礎條件不足,土地沙化嚴重,地堿水咸,農業生產相對落后。為了改變這種不利的現象,發展產業來求富,李妹書上任后,曾多次召開黨員群眾大會,集思廣益,商討策略。河涯村東有100畝地臨近馬頰河,灌溉方便,適宜發展蔬菜大棚。找到這個切入點,她帶領村委會領導班子,堅定不移,伐樹疏通河道。她以身作則,首先伐倒了自家幾畝地的樹木,而后趁熱打鐵,把緊挨著的她堂叔、大爺家的樹也都伐掉了。在李妹書的帶動下,村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疏通了古河道,并新開挖溝渠2000多米,使全村2000畝鹽堿地用上了黃河水,為發展大棚菜產業創造了有利條件。團隊成員也在村民的帶領下,走進大棚,去更好的觀察與體驗。

鄉村振興是一盤大棋,要把這盤大棋走好,目光要放到全局上。鄉村振興要實現產業強,環境美,文化活,收入高,幸福長。團隊成員通過與莘縣大王寨鎮書記李妹書的交流訪談和對蔬菜大棚的實地調研,考慮到大王寨鎮是傳統的蔬菜大鎮,但長期以來,由于缺少技術和銷路,種植收益不高,對群眾脫貧的帶動效益不明顯。但這兩年,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村“兩委”班子一門心思苦干實干,帶領群眾建蔬菜大棚,靠大棚菜拔掉窮根,脫貧致富。科技是鄉村振興第一生產力,在這里,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成員結合河涯村實地了解宣傳,科技助力鄉村振興,加強科普宣傳,推動科技興農。要注意學習壽光的科學技術,用知識托起鄉村振興,推動三下鄉活動。要把壽光科技送下鄉,打通科技助農興農的最后一公里。加強科普宣傳,聚焦農業政策法規,蟲害防治,經濟作物使用技術等方面,推進科普進農戶,用科學解農民燃眉之急,在鄉村營銷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理厚氛圍,為合作社農戶進行技術指導服務,開展產業技術培訓,用科技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走出困境,做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業,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致富的帶頭人。

圖為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和李妹書書記的探討。
三下鄉實踐活動使得城市的大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農村的實際情況,濃“農”深情,“鄉”約振興實踐團成員通過實踐活動向農民傳授壽光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幫助他們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在促能發展的同時,深入了解近年來鄉村的具體變化,不斷摸索,提高社會實踐能力,為鄉村振興注入青春力量,繪就全面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