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頭: 中國青年網蕪湖7月11日電(通訊員 郭楠楠 丁芳芳) 7月1日,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研究生赴蕪湖市南陵縣目連戲曲展示館展開了藝術調研 。團隊深入了解南陵目連戲的歷史發展,現場觀賞目連戲傳承人鏗鏘有力的表演,近距離對話傳承人,感受南陵目連戲的藝術風采和傳承艱辛。
習近平主席在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說道:“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由此來看南陵目連戲的創造性轉化和發展,不僅促進了戲曲藝術的繁榮發展,也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南陵目連戲公益性演出 徐文鑫攝)
古劇傳承,芳華綻放
南陵目連戲2006年12月入選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5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南陵目連戲是指流傳于安徽蕪湖市南陵縣及其周邊地區的以“目連救母”為題材的戲文,是南陵縣民間戲曲的主要演劇形式。它原始古老,自明初至今,600余年,南陵目連戲不斷收蓄發展,日益定型。
2023年7月1日,團隊通過參觀南陵目連戲展示館、欣賞表演和參訪傳承人,對南陵目連戲有了更加深刻地認識,其特點主要有以下四點:
第一、太豐話對南陵目連戲的唱腔有著較大影響。地方戲離不開字正腔圓,要唱好南陵目連戲必須要學會太豐話。“豆(dou)腐”太豐話是“hou腐”;“一日(ri)”是“一li”;“刮風(feng)”是“刮hong”,會有些卷舌音在里面。必須要學會太豐話如果用普通話去唱就會失去原生態的韻味。
第二、一唱眾和是南陵目連戲重要的表演形式。即戲臺上的演員表演時,后臺演員幫唱。早期并沒有伴奏樂器的加入,而今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加入了打擊樂,如鑼、鼓等,無弦樂。
第三、與儺共舞,莊嚴古樸也是南陵目連戲的一大特征。南陵目連戲有重要的儀規分別為:“起馬”“接鐘老仙”“出師”“出神”“披紅”“趕散”“王靈官打火”,這些重要的儀規都離不開儺舞、儺儀。
第四、“善”與“孝”是南陵目連戲傳唱內容的主要內涵。不僅承載著佛教“行善”為主的核心內涵,還體現了中國傳統美學所強調的美善統一,具有重要的倫理道德教育價值。
(團隊參觀南陵目連戲展廳)
目連新生,非遺不遺
根據文化館館長的講解和傳承人殷老師的采訪,團隊得知南陵目連戲在上個世紀曾失傳過,只到1983年左右才慢慢被挖掘出來。為了挽救瀕危失傳劇種南陵目連戲,當地政府和文化局積極采取了各項措施。如下:
(一)1956年冬,省文化局在南陵組織"南陵目連戲"全程演出,演了五六天《目連救母》的劇本。
(二)1957年11年,完成了“南陵目連戲”民間手抄本的整理刻印。
(三)1958年至1960年,當時安徽省徽劇團研究室音樂組對"南陵目連戲"曲牌進行整理、記錄。
(四)1979年起,時任南陵縣文化館館務委員、業務組長施文楠組織謝昌祿、萬慶時、荀道一、汪道根、朱華領、崔繼新等民國時期的老藝人錄制"南陵目連戲"重要曲牌,并整理記錄,部分成果在《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中發表。
(五)2006年12月,經過挖掘整理和申報,"南陵連戲"成功入選安徽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六)2018年,《南陵目連戲劇目集成》《南陵目連戲音樂集成》《南陵目連戲論文集成》完成編纂出版;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等專業機構的指導下,復排劇目15出,儀規2項;完成了民國老藝人傳腔的錄音整理,推出“南陵目連戲”公眾微信號。
此外,從2018年開始,每個月在南陵目連戲文化傳媒有限公司都會舉行“春谷大戲臺”惠民演出,市民們可以免費觀賞南陵目連戲、黃梅戲等戲曲演出。
2023年7月2日,團隊有幸觀看了一場目連戲演出。在表演開始前,團隊兵分兩路,一組去到化妝間觀摩老師們自行妝發,另一組則是采訪了南陵目連戲傳承人殷乾華老師。通過觀摩與采訪,團隊得知目連戲的妝容和發型要與扮演的角色保持一致。旦角的妝容就應該華麗一些。小生則要化的瀟灑、清秀。旦角的眉毛要細一些,小生的眉毛要像劍一樣。老生與老旦的妝面要畫的滄桑一些。頭飾方面。花旦較為講究要梳辮子,要有首飾裝扮。小生帶顏色較素的紗巾勒頭。老生則沒有太多的講究,一般帶帽子勒頭。
在調研之前,團隊仔細閱讀了相關文獻,了解南陵目連戲的唱腔保留了弋陽腔,但是當團隊親臨現場時還是被其清純、原生態的唱腔所感染。表演結束后,團隊成員們迫不及待地向老師請教學唱了一小段。
(團隊成員學唱目連戲 徐文鑫攝)
繼承發揚,守正創新
作為中國傳統戲劇之一的目連戲已流傳近千年,被稱作“戲祖”“戲娘”,集大成地瑰集了所在聲腔劇種的音樂、表演藝術精華和地域創造經驗。“南陵目連戲”作為中國目連戲的重要一支,保留了“鄭本”生成之前的不少藝術遺存,也接納了“鄭本”生成之后的許多藝術創造,在音樂上體現出來的“清槌慢板”“陽腔廣調”和分聲部演唱的聲腔特色自成一派。南陵目連戲還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獨樹一幟的文化樣本,它所蘊含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識,對于激發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具有重要價值。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生,有責任學習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傳統戲曲的生生不息點燃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