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要先行。我們來到了臨邑縣周家村村莊里,走進村民的生活。周家村積極培育良種,引進先進技術與科技人才,不斷提高第一產業的產出效率與產能比,不斷推動二、三產業的比重轉化。緊緊立足與實踐,發展周家村特色產業,不斷推動產業發展,幫助周家村實現經濟快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周家村村長還告訴實踐隊員:“種植大戶和經營能手通過流轉的土地成立了果蔬專業合作社,發展集品種引進、種植、加工、銷售等產供銷一體全產業鏈。”

圖為實踐隊員來到周家村的良種培育基地。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晗悅 供圖
生態凈:塑造淳樸整潔鄉風民風
在本次調研實踐中,實踐隊員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周家村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仍堅持自己發展的初心和使命。周家村加大經濟投入,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大力解決道路設施和道路路面差等問題,加強建設交通路面網。該村注重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建設,村內道路兩旁間隔設有垃圾桶,村民自主打掃村莊道路,路面整潔,同時注重村莊河流保護與整治。該村積極發揮了環境影響人、塑造人的作用,為創建文明城市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圖為周家村街道中心街道旁的環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馬晨旭 供圖
塑文明:鑄牢居民精神文化脊梁
縣城發展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推動縣城文化振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培育挖掘鄉土文化人才,改善居民精神風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煥發文明新氣象。實踐隊員來到社區服務中心,寬敞明亮的大廳里正中間的墻上掛著中國結樣式的中國社區標志,咨詢臺沿著墻面一順排開,工作人員穿著紅馬甲,有的在和居民親切交流,有的在電腦前整理資料,有的在給前來辦事的村民解決問題。看到幾個老爺爺老奶奶坐在茶幾旁操著濃厚的德州方言聊天,實踐隊員不感嘆問道:“真沒想到,社區服務中心還能成為老年人的社交場所。”張先生撓了撓頭,笑著說:“是的是的,這些爺爺奶奶大家都認識,沒事兒經常過來聊聊天,喝喝茶,我們也能從跟老年人的聊天中學到許多呢。”張先生隨后又向我們介紹了社區近期舉辦的一些活動,給我們展示了幾張活動的圖片,圖片中,參加活動的還不占少數。現如今,舉目四望,小河流水人家,整個村莊像一幅美麗的畫面浮現在眼前。同時充分發揮文化建設的作用積極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通過多種方式深入學習,深入走訪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將學習成果充分發揮到工作中。

圖為實踐隊員來到周家村村委會的文化建設中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馬晨旭 供圖
本次活動使實踐隊員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鍛煉了戰勝困難與挫折的能力,增強了意志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他們也深刻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應承擔走自己的責任與使命,追求進步,吃苦才知,勤于實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青春力量。通過這次實地考察,隊員們認識到在周家村居民居住空間的使用中,周家村宅基地、土地資源的利用與部分村民意愿的矛盾。這歸根到底是村民的認知落后、思想守舊造成的,因此,在南里村的后續發展中,唯有從村民的思想觀念改變入手,系統分析周家村宅基地的開發利弊,建立建全土地開發規劃,方能解決周家村經濟發展滯緩的問題,帶領周家人走上致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