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要傳承,傳統要發揚。為了鼓勵當代青年學生貫徹落實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強新時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社會實踐能力,將大學生的朝氣注入到傳統文化的弘揚工作中,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的15名青年學子以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組成了“匯聚青春之力,弘揚傳統文化”實踐隊,2022年12月29日晚上,實踐隊在山東泰安泰山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全體隊員積極參加。
剛到泰山腳下,隊員們便被泰山的云霧繚繞、高聳入云所震撼,所吸引,正所謂杜甫所言的“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啊。同時,隊員們也注意到了岱廟。岱廟不僅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華夏名山第一廟。廟里的講解人員為隊員們介紹到,岱廟作為祭祀之地亦為古代帝王行宮,岱廟的文化氣息濃厚,比較典型的是石刻文化。在泰山岱廟東御座院碑亭內存一《泰山刻石》,為中國書法史上現存最早的刻石,由秦相李斯書寫,被譽為“天下第一小篆”,具有極高研究價值。首先,隊員們開始了登泰山之旅。夜幕降臨,并非隊員們無心山景,實屬無奈,目之所及唯臺階而已。或許因為視線受阻,其他感官便被無限放大。耳邊都是拐杖觸地的咚咚聲,貌似隨意卻仿佛又充滿了節奏。無知小兒,自是不甘人后,拐杖高舉,極速下落,腦海之中滿是穆桂英掛帥中佘老太君的莊嚴之景。莊嚴歸莊嚴,拐杖觸地的酸麻震感如同小蛇般爬滿全身,這倒也是泰山之行中必不可少的回憶。登山之旅,雖然疲憊,但卻非常充實。泰山風景壯麗,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云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著神奇。泰山上每一處石刻既是書法妙品,又是文學佳作。行至中天門,回身望去,夜晚的泰安城竟是這般燈火通明,或許姚鼐所說的“明燭天南”莫過于此。夜晚的泰安城,燈火通明,倒是有幾分皇城的氣勢。在沿途,隊員們觀察到,自泰山腳下岱廟至最高處玉皇頂,泰山沿途道觀林立,香火旺盛。泰山上還供奉有三神,除岱廟作為道教神廟之外,另有泰山上碧霞祠,其中供奉的碧霞元君也在當地人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接著,隊員們到達了山巔。在泰山之巔,賞流云瀑布、日出晚霞,壯觀綺麗!最后,日出下山,果真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初讀不知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盤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現在眾人面前,尤其是十八盤直下,幾近垂直。上面的人像站在巨人頭上,下面的人像坐在巨人腳上,哆哆嗦嗦地往回走,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上山之時,夜色遮住了這份險陡,讓隊員們只顧腳下石階,無心感嘆山間險陡。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隊員們對泰山文化有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了解和認識。泰山作為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載體,是國泰民安的寓意體、天人合一的寄托體、自強擔當的精神體、厚德載物的象征體、開放包容的思想體、雄偉質樸的自然體。泰山文化所蘊含的“國泰民安”“天人合一”“敢于擔當”“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包容開放”等豐富深邃的精神理念,是新時代堅定中國文化自信,引領世界合作共享發展的重要思想滋養。當代青年人應加強對包括泰山文化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作者:王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