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躬行,得切實信息
在調查相關數據后實踐隊員發現,我國每年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廢棄物的價值約達到240億元,分類回收垃圾發價值有巨大價值。實踐隊員在調查之前調查了垃圾的危害以及垃圾分類的資料,了解到垃圾中的有害物質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垃圾大量堆放有可能會產生有害氣體,有的垃圾例如廢棄電池、廢舊的電子產品,如果隨意丟棄,散落到環境中,有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實踐隊員之后來到街頭,查看當地垃圾分類情況。實踐隊員來到街道上放置的垃圾桶旁邊,發現街區的垃圾桶分為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垃圾桶外干凈但垃圾桶內放置的固體垃圾并沒有得到較好的分類,出現了一些紙箱、塑料瓶等被放在了不可回收垃圾桶中,二廢棄日光燈、廢電池這類有害垃圾混進可回收垃圾的情況。實踐隊員對這些被錯誤放置的垃圾重新進行分類。
近群眾,了解真現況
實踐隊員采訪了當地居民,進行了一些有關垃圾分類的問卷調查。問卷內容主要為是否知道有關垃圾分類的相關規定,是否了解垃圾分類的一些常識,以及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實踐隊員了解到,當地居民基本了解進行垃圾分類、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也對垃圾分類的相關政策持積極態度,但大部分并不了解如何進行垃圾分類,這使得垃圾沒有的較好的分類。“我雖然知道垃圾要分類,但是怎么分、分幾類卻概念很模糊”,一位居民在問卷調查時這樣說。居民普遍缺乏垃圾分類的相關常識和垃圾分類的習慣。實踐隊員向居民進行了垃圾分類知識的科普,講解了垃圾分類的概念和目的,以及一些簡單知識。實踐隊員向居民講解垃圾的四種分類,即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它垃圾、廚余垃圾四種,其中可回收物表示適宜回收和資源利用的垃圾,主要包括紙類、塑料、玻璃、織物和瓶罐等,用藍色垃圾容器收集;有害垃圾表示含有害物質,需要特殊安全處理的垃圾,包括電池、燈管和日用化學品等,用紅色垃圾容器收集;而其它垃圾:表示分類以外的垃圾,用灰色垃圾容器收集。廚余垃圾則主要有米和面粉類食物殘余、蔬菜、動植物油、肉骨等,居民表示這些知識會對他們以后的垃圾分類起到很大幫助。
重分類,事小意義大
實行垃圾分類,體現著一個國家的文明水平,體現著一個國家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體現著一個國家時刻將人民群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將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憂心事落到實處、落在細處。實行垃圾分類,體現著一個社會、一個家庭的文明水平。同時垃圾分類是一種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個人和家庭是實行垃圾分類的主體,它體現著人們對環境建設的深刻認識與高度重視,體現著人們的文明素質與社會的文明進步,體現著人們的共同擔當與共同參與。實踐隊員在此次社會實踐過程中發現當地垃圾分類處理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當地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沒有深入人心,在實際行動中存在一定欠缺;二十居民對于垃圾分類的了解不深,垃圾分類知識宣傳不夠普及。垃圾分類,是事關群眾生活環境、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必答題,因此培養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形成垃圾分類習慣變得十分重要。通過此次社會實踐,實踐隊員了解到了存在的問題,也認識到了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