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9月6日訊】(通訊員:沈佳怡)為記錄鄉音鄉情,感受手藝中的鄉韻傳承,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吳鄉吾韻”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8月來到了美麗的蘇州城,去了解傳統手藝背后的故事。
第一站:鄒英姿刺繡工作室。通過采訪得知了關于鄒英姿老師本人及其刺繡作品的具體情況。鄒英姿老師很早就開始接觸蘇繡這一門手藝,并在之后不斷深造創新,將蘇繡這門傳統手工藝發揚光大。一種名為“滴滴繡”的針法就是鄒英姿老師獨創的,和傳統針法相比它的獨特之處就在于針腳很短,更適合繡一些水墨、彩塑、壁畫之類的題材。
蘇繡在鄒英姿老師的眼中,不僅是古老技藝的傳承,更意味著現代藝術元素的融合。例如《姑蘇人家》,僅僅是注視著這一系列巧奪天工的作品,就能夠感受到江南水鄉獨有的古典氣息撲面而來。鄒英姿老師的許多作品向人們證明了蘇繡這項傳統手工藝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也依舊始終保留著其一席之地。這對我們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堅定文化自信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而在當今世界上,以蘇繡為代表的刺繡也在不斷傳承發展、發揚光大,如今大多數家庭都會選擇掛一副繡畫用來裝飾,極具美感。
圖為老師介紹刺繡工作室的故事。
第二站:陳老大海棠糕。海棠糕創制于清代,因糕形與海棠花相似得名,后來逐漸形成無錫蘇州風味的小吃之一。海棠糕香甜可口,趁著熱乎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飽滿的餡料,面粉和豆沙泥的融合,原始而又質樸的美味,味道最佳。新的海棠糕剛出爐揭開鍋蓋的一瞬間一股沁人心脾的甜香撲面而來,朵朵似海棠花綻放惟妙惟肖。陳老大海棠糕的創始人陳巧文一直致力于推廣和傳承這項民間技藝,海棠糕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同其他手工工藝一樣面臨失傳的風險。近年來,為了更好的保護傳統手藝,相關部門大力協調,幫助手工藝人逐漸轉向更為綜合性的市場,以更安全,高效,集中的形式,為食客們延續記憶,開拓味蕾。
圖為店長講述海棠糕歷史。
第三站:糖衣娃娃店鋪。平江路歷史街區是蘇州古城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個區域,堪稱古城縮影,如今在古色古香的石板古鎮之中,星羅棋布著些許經歷傳承的現代化產業,而糖衣娃娃便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代表。糖衣娃娃專注于呈現中國傳統小吃的無限可能,使冰糖葫蘆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在原有山楂冰糖葫蘆的基礎上,推出了各種水果集群的冰糖葫蘆,雪山楂,山楂蛋糕,山楂飲料等創新山楂產品。糖衣娃娃獨特的加工工藝,使冰糖葫蘆色澤鮮艷,口感酸甜適中,入口酥脆,食用后開胃,吃起來難忘。
通過采訪了解到,以前糖衣娃娃只是一個不瘟不火的小吃牌子,客戶大多數是中老年人,并不被大多數人關注,只是傳統糖葫蘆作為一種節日氛圍和文化內涵的產物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夾縫生存。如今在國家發展的大力支持下,糖衣娃娃作為一種文化記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再加上符合客戶需求的適度創新,得到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青睞,并依托網絡媒體渠道開始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糖衣娃娃以打造百年品牌,傳承中華文化為愿景,以向大家傳達幸福快樂為使命,持續為消費者提供美味的新品。
圖為掌門人介紹糖葫蘆的歷史。
在此次采訪之后,實踐團成員們都感受到蘇繡作為傳統文化的廣袤天空中閃耀的星辰,至今依舊散發著熠熠光輝。作為時代新人,理應更重視蘇州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弘揚吳鄉吾韻。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吳鄉吾韻”社會實踐團隊 責任編輯:趙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