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李玲艷)
一個國家的進步離不開經濟的飛速發展,但經濟的發展不得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一個國家要想可持續的發展,就必須要堅持可持續發展路線,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因此“綠色生態經濟”成為了各行各業的熱門術語。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表明,如何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實現生態價值,是現今行業所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生態產品調研小分隊在此背景下進行了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的實踐調研。
2022年7月15日到20日,生態產品小分隊開展了鄉村振興的暑期社會實踐調研。在開展活動之前,生態產品調研小分隊對于生態產品的了解較為淺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番走訪調查,讓小分隊成員們更深層次的了解生態產品的價值轉化過程以及轉化形式的多樣性。

在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收獲頗多。參觀了譚家灣食用菌產業園、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后,我們了解到,企業在生產食用菌、油橄欖等生態產品時,也會深度發掘研究其內在價值,通過產品深加工、銷售第三方服務等方式延長生態農產品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具體來說,相關企業會利用食用菌制作養生類咖啡或者提取油橄欖中的有益成分制作護膚品等。

在考察參觀的眾多企業中,給小分隊成員感受頗為深刻的是湖北綠道有限公司智慧農業。該公司在國家政策資金扶持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通過對農作物的實時監控,利用線上數據分析,較為精準的把握作物的生長情況,與此同時,利用拉式供應鏈,通過特有的數據平臺分析,預測市場環境需求,從而減少資源浪費。根據土地資源分析,著重種植適合當地生長并具有特色的農作物,劃分市場群體,生產適銷的農產品。

湖北鑫欖源油橄欖科技有限公司充分抓住了當下的網紅經濟,在公司內部設立網紅農產品銷售直播間,在銷售食用菌的制成品時,采用直播帶貨的方式,增加其曝光度與流量,提高品牌認知度。同時,該企業也會舉辦十堰農產品展,著利于拓寬農產品的銷路,對產品的宣傳與融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參觀龍韻村的發展時,村民們因地制宜,發展旅游業。通過棉襪紡織包裝行業帶動周邊地區的就業,增加當地的收入,這是一個鄉村振興的典例。

眾多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入貫徹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旨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基礎上同時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之行,進一步證實了生態產品刺激消費升級以促進鄉村振興的可行性,未來鄉村振興之路依舊任重而道遠,當代大學生仍然有很多的思路打開鄉村振興的大門,關鍵在于發掘,作為社會改革發展的財富,大學生需不斷助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以吾輩之青春,捍衛盛世之中華。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要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將書本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并且利用所學的知識,為鄉村振興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便是十堰鄉村振興之生態產品調研小分隊的實踐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