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遇永西—實踐團前往永西村預先調研
在講解員孫德忠帶領下實踐團進行系列展館參觀,學習溫水鎮的總體布局,村莊一村一規劃以及特色果蔬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輻射作用;了解烙畫葫蘆、編席織布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貫莊東山書院、太平注經臺等歷史文化動力;了解槐文化淵源與槐文化精神。

再入永西—實踐團進行鄉村振興有關工作正式調研
實踐團面向村民進行有關鄉村振興采訪工作,此次采訪基數為33人。從采訪結果得出,村民關于鄉村振興政策居民滿意度95%以上。廁所改造基本全面覆蓋,關于永西村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來源問題,永西村村委表示該村道路和房屋改造均由政府出資補貼,廁所改造同樣也由政府出資,分批進行改造。村內所有展覽館均免費供游客參觀,旨在宣傳永西村鄉村振興文化以及歷史底蘊,進一步鞏固鄉村振興成果,形成特色村莊符號。村內嚴格落實垃圾分類政策,執行垃圾分類資源化,定期定時清理。

凝聚青春力量—實踐團在村內進行義務表演、宣講等工作
實踐團針對采訪內容在鄉村文明衛生建設方面開展系列助力活動。如:當地雖已有垃圾分類垃圾桶設置,但村民并不了解其內容,無法實行。為此實踐團制作了垃圾分類宣傳片與當地村委協商在村內公共影屏上放映,幫助村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平邑縣夏季炎熱潮濕,食物中毒事件頻發。為提高村民對食品安全與衛生方面的關注度,助力鄉村文明建設,實踐團在永西村文化廣場開展義演活動。利用吉他彈唱、街舞、廣場舞以及實踐團院校實驗室研制并資助的赤蘚糖醇酸梅湯為手段吸引村民參與后,利用實踐團主打專業--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專業知識開展食品安全與衛生宣講活動。以貼近生活為前提,向村民科普食品搭配與烹制方式帶來的安全隱患以及食品衛生安全相關內容,反響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