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聲疊韻又富有節奏感,拗口響亮又妙趣橫生,這就是繞口令。孩子們拿到繞口令文本,仿似遭逢攔路虎但又毫不畏懼。有的孩子第一次嘗試就完整地念出了繞口令,但依舊追求更快更流利。有的孩子碰到難以區分的音節也毫不氣餒,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嘗試,最終也順利讀出繞口令。朗朗上口的經典唐詩是孩子們的拿手好戲,在誦讀過程中,孩子們也積極表演自己的“才藝”——背唐詩。
學而后知其不足,在了解留守兒童普通話使用情況的過程中,團隊成員發現小朋友們的普通話水平良莠不齊,故進一步使用科大訊飛研發的軟件——“暢言普通話”對小朋友進行普通話水平的測試,從專業角度分析小朋友的發音問題。結果顯示,大部分測試者都存在舌尖前音以及后鼻音韻母的發音不準問題,我們猜測是地區方言因素導致。少部分測試者在卷舌單韻母、舌面音等小眾方面出現發音問題。
此外,實踐隊成員與二十余名留守兒童的家長深入交流并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了其家庭語言使用情況、孩子的普通話學習情況以及影響孩子普通話學習的因素。“孩子在家不怎么說普通話,我不太清楚她的普通話水平怎么樣。她爸媽不怎么回來,回來的時候吃個飯走了。除了過年的時候留在家里時間比較長。他們和孩子交流比較少,對她學習普通話沒什么幫助”,王可欣爺爺如是說。

圖為王可欣小朋友的爺爺接受采訪。團隊成員張春雷攝。
本次活動,團隊調查了留守兒童的語言教育背景,其家庭及學校教育對普通話能力的影響因素。團隊將根據問卷及訪談結果分析影響普通話學習的主要因素,為當地普通話推廣的路徑探索提供事實依據和數據支撐。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語音能力需要父母家長、學校教師和政府社會等多方共同重視,以促進兒童語言能力的健康發展。在未來的研究中,團隊將根據調研結果,從家庭方面、學校教育方面、政府和社會方面提出推普建議。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在測試的小朋友中,不乏能力出眾者。再深的山,也鎖不住他們的求知欲;再崎嶇的村路,也纏不住他們的夢想。雖然他們目前所接受的教育資源有限,但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與推普工作的開展,他們一定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