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人:北定和安隊員馬芳潔
受訪人:開封市蘭考縣審計局駐村隊員金江濤
采訪內容1
北定和安馬芳潔:
請問您能自我介紹一下嗎?
金江濤:
我叫金亮濤,來自廊坊縣直工局,是縣政府選派的三鄉工作隊隊員。
北定和安馬芳潔:
請問在你眼里什么才叫做真正的鄉村振興?
金江濤:
真正的鄉村振興,在我看來,就是家家有產業,群眾想吃啥買啥戶戶有存款,家家有車開。
北定和安馬芳潔:
您覺得本崗位對于鄉村振興有什么貢獻,作用在哪里?
金江濤:
作為隊員作用是將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在脫貧攻堅階段,落實現有政策,積極謀劃產業發展,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北定和安馬芳潔: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前后,本地區的生活環境有怎樣變化?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金江濤:
鄉村振興實施前省內環境臟亂差,道路有積水,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后通過過基礎設施提升和對環境的改善,我村的環境,得到了大大的提升。道路變好了環境優美了。
采訪內容2
北定和安馬芳潔:
鄉村振興戰略對本地區的幫助主要在哪方面?
金江濤:
主要是發展產業、基礎設施改善,現在主要是我們實施那個關于土地的政策。
北定和安馬芳潔:
鄉村振興戰略后,您的工作環境,身邊設施有什么變化?
金江濤: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前用的是電扇,現在用上了空調。
北定和安馬芳潔:
在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過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難?
金江濤:
那個現在遇到的困難,就是我們這個村屬于黃河灘區,就是禁止養殖業,再一個就是說人才流失,嗯,有的人員都出來了,不愿意回來。
北定和安馬芳潔:
您奮斗在鄉村振興的一線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金江濤:
工作比較繁雜和具體,類似疫情防控。感覺自己做的每件小事對群眾來說都是大事,很有意義。

采訪小結
鄉村振興道阻且長,各界人士都伸出援手,幫助鄉村不斷發展。共同富裕的思想有了更充分地體現。疫情之下我們面臨一些困難,但齊心協力必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北定和安在路上!
一. 蘭考縣鄉村:從脫貧到振興
幾年來,蘭考縣對已脫貧戶、未脫貧戶、兜底戶采取了12項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2017年3月,全面小康前夕,蘭考縣在已脫貧的基礎上,又出臺“三保障”“五政策”。分別為:醫療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產業發展類政策、就業創業政策、金融支持政策、設施農業保險政策、標準化廠房補助政策。繼續發放資金補助,有力保障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蘭考縣振興涵蓋許多方面。首先,壯大產業發展,聚焦就業重點。抓典型、做示范,蘭考縣依托河南省農科院,為農民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建設產業園、創新“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經營模式,打造訂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其次,鼓勵能人返鄉創業。政府每年拿出500萬元設立專項扶持資金,在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設置“雨露計劃”,把農民轉化為技能型人才,穩定當地就業。不僅如此,蘭考縣還對科級以上干部的扶貧任務分層明責,抓牢“三個落實”,嚴格落地中央和省級扶貧、振興政策,把“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作為重點對標整改,開展“領導干部百日駐村”活動,精準到村攻堅克難,確保“摘帽不摘幫扶”。
新時代下的蘭考縣著眼于脫貧之后的持續發展問題,在五個方面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從培育特色產業向產業興旺推進,從基礎設施提升向生態宜居推進,從激發內生動力向鄉風文明推進,從依靠各級幫扶向治理有效推進,從“兩不愁三保障”向生活富裕推進。截止2020年,蘭考縣農村居民收入不斷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978.4元,脫貧質量有效提升,還設立了“返貧”基金等舉措確保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不返貧,非貧困人口持續增收致富。近年蘭考縣在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方面持續加大力度,滿足農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 蘭考模式: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主體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在各項政策資源的傳遞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對于實現有效的貧困、振興治理具有根本性意義。合理賦權基層,讓基層行動者4有效參與減貧與發展的決策和和執行,既明確了主體責任,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省級負責制定脫貧攻堅實施整體規劃,促進各類資源配置要素有向傾斜;縣級黨委政府組織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政策落實到村到戶到人,保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真實有效。
保險精準扶貧。“普惠金融”在蘭考構建一張以農業保險為核心,民生保險、產業保險、融資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全方位保險扶貧保障網,兜住了農民農村的發展。在為農業生產提供風險保障、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優惠費率,為產業發展提供增信服務,群眾健康保駕護航,保險救災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保險+扶貧”之后推出“保險+就業”,為農民提供保險協辦等崗位,帶動就業脫貧。
基層隊伍高效協力。2014年就成立駐村扶貧工作領導小組,駐村幫扶機制;2016年落實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責任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建立“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標”的責任壓力傳導機制和工作推進機制,形成全員參與,全面覆蓋的扶貧工作領導組織、上下級聯動,考評考核工作機制。
三. 蘭考縣鄉村振興農業發展問題
3.1 政府政策主導和強力支持
基于蘭考縣獨特優勢和政治責任,中央和省級高度重視蘭考縣的脫貧工作,習總書記更是3次視察蘭考并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起,蘭考縣委縣政府就制定并出臺攻堅規劃和一系列意見文件,近些年,更是做到“四不摘”,為蘭考鄉村振興保駕護航。政府在鄉村振興中為全縣貧困戶、脫貧不穩定人群及參與扶貧的龍頭企業投保購買了一攬子生產生活保險保障,2015年來,形成“政、銀、保”三位一體、“政、銀、保、擔”四位一體、“政、銀、保、擔、投”五位一體的聯動支農機制,目前蘭考縣已探索形成“一平臺四體系”的普惠金融發展之路。
這一方面導致農村過于依賴政府,難以激發內生動力,另一方面使得政府決策至關重要,政策的實施可能嚴重影響市場。
3.2 保險一些機制不夠健全
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農村家庭金融知識水平異常缺乏,嚴重低于城市家庭。貧困戶習慣享受以往的財政救濟式補貼,存在“等、靠、要”的想法,認為扶貧貸款和扶貧款相同,金融意識和金融素養不高。這容易導致保險扶貧虧損和超額賠付風險、違約風險,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保險公司的扶貧積極性和持續性。保險協調溝通機制不穩定。保險扶貧主要策劃人還是政府,政府各個部門運營相對獨立,統籌規劃、分配資金等工作往往并不是一個部門,這導致政府和保險公司、農戶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交流,會產生信息不對稱,造成服務空白,使得扶貧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保險險種單一、保險扶貧績效難以提升、保險服務能力不強,周期較長等。
3.3 政府資金是否不足
總體上講,財政資金的投入是開展扶貧工作的前提,扶貧資金能否覆蓋貧困戶至關重要的。貧困地區本身經濟基礎較弱,產業發展潛力不足,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不強,而地方財政收入有限,絕大多數財政資金依賴中央轉移支付,因此會出現巨額財政補貼需求同薄弱的 財政收入之間的矛盾。蘭考縣進一步發展,資金不能斷。
四. 蘭考脫貧攻堅的經驗啟示
4.1構筑黨政多部門合作與上下聯動縣域治理新模式。
在縣級貧困治理理論話語中,黨政機關往往因為職能分工不同而居于政治機構的不同位置,部門分工協作與彼此相互制約,共生共存。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可能會帶來部門合作間的推諉與逐利。蘭考縣脫貧攻堅目標的實現與傳統治理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政府通過職能調整,強化公共利益引導與有效的懲戒機制將部門利益轉化為公共利益;優化縣級黨政機關職能定位,整合全縣資金項目,率先建立“先撥付,后報賬,村決策,鄉統籌,縣監督”的資金分配運行機制,賦權給鄉鎮政府,改變了以往基層政府等靠要的被動姿態,理順縣域層面政府層級關系;
4.2風險擔保和利益誘導為手段,構筑多元主體參與共享機制。
在貧困治理中,如何有效動員其他主體參與是能否構建大扶貧格局、形成合力的關鍵因素。傳統貧困治理模式中,市場力量往往通過帶來就業和慈善捐贈參與。政府主導下的國家治理體系下,出現被動參與情況使得,項目一旦結束,市場力量就會撤出導致益貧效果無法持續。而通過風險擔保:政府授信,管控風險、利益誘導:到戶資金、貧困戶貸款集中使用實現解決企業資金不足難題,實現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利益共享機制。
4.3利用資源優勢推動社區治理。
提高貧困村、貧困戶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是貧困治理效果可持續的根本保障。村社共同體作為一種社會力量,在貧困治理中發揮了難以替代的作用。蘭考一方面通過光伏、資產收益性扶貧等方式賦予村集體收益分配權,壯大集體經濟,提高村社共同體參與貧困治理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過補貼、貸款支持等方式引導村莊先富精英通過產業示范、代養代種等方式,構筑先富群體與貧困人群的利益銜接機制和村級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合體,積極利用鄉村精英的價值和作用,借助村莊資源,以舊合作促進新合作,倡導內部合作,發揮社區在貧困治理的作用,做好帶動和引領。另外,通過駐村干部,實現體制內精英下移,改變鄉村治理格局,創新治理理念與激活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