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偉大事業,沒有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勢下,四川省主動求變,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建設國際時尚產業園區,充分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推進當地文化旅游資源的傳承與發揚,不斷提升城市的人文價值,促進城市的旅游經濟發展。
基于此,結合團隊高原老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于深度學習的黃河流域博物館旅游時空模型構建與應用”與教育部科學研究項目“基于大數據挖掘的文化旅游時空認知分析及演變模式研究”,2022年7月18日,“西北大學黃河流域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暑期實踐團隊”參觀調研了成都東郊記憶產業園區并與四川省音樂產業協會執行秘書長王景藝女士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在后疫情時代城市文化旅游產業的數字化發展路徑。
東郊記憶座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是以“時尚設計與音樂藝術雙柱求發展”為定位的國際時尚產業園區,被稱為“中國的倫敦西區”,是成都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它的前身為東郊老工業區的原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在原廠舊址的基礎上,將部分工業特色鮮明的廠區作為工業文明遺址予以保留,并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打造成音樂產業基地。園區工作人員向團隊成員介紹了東郊記憶的歷史及發展規劃,并帶領團隊共同參觀了工業文化廣場、東郊記憶館、成都舞臺、火車頭廣場、殲教5型飛機等典型景點。
(圖片二)
參觀結束后,團隊成員與園區負責人王秘書長圍繞園區發展建設規劃與成都文旅產業的數字化發展路徑開展了座談會。王秘書長首先對園區的情況向隊員們進行了介紹,她說東郊記憶主要是配合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設而打造的,是四川省音樂產業協會管轄下的一個產業園區,作為全國唯一的全行業的社會組織、社會團體項下的音樂產業園區,擁有很重要的經濟、社會功能。
高老師:感謝王秘書長,我們都知道紅光電子管廠,是咱們四川的民族驕傲,像大家所說的“北有首鋼,南有紅光”,它曾經作為工業重地,承載著工業歷史的榮耀,我們今天來看到如今它又煥發出更多青春的色彩和魅力,尤其是我們看到了這里以音樂為理念,有很多舞臺,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如電競大賽等建設的都很出色。能夠建成這么好的園區,我們團隊也有很多問題想與您探討。
首先,剛才聽您介紹到我們園區內有300多家音樂企業,園區對企業入駐的篩選標準是什么?
王秘書長:那我先回答一下高教授的問題。在園區里面,我們入住了300多家,其實這里面包含了正式入駐和虛擬入駐的兩個板塊,正式入駐是我們第一期引入的,叫做音樂眾創空間,我們就給到他們的優惠第一個是在房租上,只要達到我們的要求,評分評選合格,就可以免租半年。另外過了半年以后,那我們的房租也是比所有其他園區更為優惠的,在其他園區80萬起步,在我們這里只需30多萬就可以租賃到我們的空間。第二個政策從引流上來說,成華區還有普惠政策。在整個成都市,它的每個區的發展會不一樣,側重點會不一樣,比如說我們青羊區是涵蓋了整個成都市80%的文博旅游,重點發展的也是文博旅游;但是在成華區則側重于直播經濟,而直播和音樂也是息息相關的。
高老師:那做音樂和我們做音樂產業區別在哪里呢?
王秘書長:音樂和音樂產業是不一樣的,音樂產業是指由音樂到最后獲取市場經濟效益這其中所有的中間環節,是關聯的,龐大的。對于我們所有的會員,我們稱之為會員企業,因為他們都是要產生經濟效益的,不僅是做學術,不同于音樂家協會,他們是專做學術的,而我們是要探索如何把學術轉變成市場,我們是要去做服務和獲取經濟效益的一些企業。
隊員:那園區創造的氛圍其實是很有利于音樂產業的發展的?
王秘書長:是的,在園區里面,畢竟20萬方300家企業其實上是完全可以容納的,同時,成都這座城市因為經過五次移民文化,它是包容的城市,開放的城市,既包容又開放,因而很吸引年輕人到這里來創業。我們現在的些音樂企業基本上都是年輕人主導,對于我們未來的發展也是非常有前景的。像音樂眾創空間算是我們孵化的一部分,包括我們獨立原創的一部分,包含一些個人、企業及工作室。
隊員:您剛才有提到如何去吸納這些新的企業入駐,那么對于吸納的這些企業,如何保障其發展質量以及對園區建設的促進作用呢?
王秘書長:其實,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往往是需要經歷時間來考驗的,這其間自然便存在一個優勝劣汰的機制,在園區產業孵化過程中,大多數沒有足夠競爭優勢的企業就會慢慢被市場淘汰,通常300家企業中最終能有50家、20家做大做強便已經相當不錯了。所以說,無論是做音樂板塊還是整體文化板塊,它其實最重要是要堅持,因為通過文化產業來創造經濟效益,本身便需要長時間的積蓄,三年、五年或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成都》這首廣為流唱的歌曲,IP很大,但我們知道趙雷在小酒館蟄伏了多少年嗎?20年!漫長的20年,趙雷靠自己對理想對音樂的熱愛而堅持著支撐著,但是IP一旦成了以后,它的爆發力就非常強,迅速火遍全國。所以說,每一個音樂或文化IP成功的背后,都離不開赤誠的熱愛與永不言棄的堅持。
隊員:站在宏觀的角度來看,東郊記憶園區經營和發展肯定是要去要統籌兼顧,也就是去考量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平衡,那您是怎么看待這些平衡的?
王秘書長:是的,因為其實上東郊記憶地方它有點特殊。現在的運營團隊是民營的企業,它們在2019年的7月1號拿到的運營權,這也就意味著經濟效益對我們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通過廣告、商家抽成、租金等多種方式實現盈利,基本構建起多元化盈利模式來提高文化的變現能力。同時,因為它是國家音樂產業基地第四層,全國現在一共只有四個。作為國家級的文化產業園,東郊記憶承擔的不僅僅是自己的經濟效益,更多的是對于社會文化分為對于國家文化自信的培育和發展。東郊記憶是非常有情懷的,我們東郊記憶前任董事長熊瑞領導的團隊的加入,更是推動了這一點。由于東郊記憶本身也是承載著國有資產的平臺,所以我們東郊記憶在運營的過程中,會平衡政治、社會效益以及我們的經濟效益。在平衡經濟效益的時候,必須要有經濟邏輯。就像我們剛才講到的,一些音樂產業,他們自己要做的些事情更多是情懷支撐。而對于東郊記憶的運營不僅僅是需要情懷支撐,還需要有我們的經營邏輯和經營理念,也就是說頂層設計很關鍵。
隊員:我們所需堅定的四個自信其中便包括文化自信,在數字化發展的大背景下,園區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更好的提現文化自信的舞臺呢?
王秘書長:就目前來說,我們園區還沒有正式開始,我們屬于還在探索的過程當中。數字化技術,在國內而言深圳是走在最前端的,他是得到國家工信部的支持,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會多向深圳學習借鑒。如何把文化變為數字,數字如何轉換成經濟效益,現在其實在全國有很多人都在做這個事情,但是國家工信部可能會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就會全部收口,把所有的端口放到國家的這個平臺上來,就比如說像故宮的這些作品,它以數字的形式流失了,因為它現在很多時候從國外接的端口,它流向全世界,這是沒有得到監管的結果,所以工信部這一塊要收口,所以我們現在其實還挺謹慎的。
關于文化自信,借用我原來一個CEO說的話,早些年,我們在國內看到很多地方,都是以品牌去支撐自己的自信,我可能今天穿著的品牌是我的自信,但是我們在法國、美國可能會看到大家穿的都很簡單并沒有很多品牌支撐,但是每個人的家里面可能都會有幾幅名畫,這就是文化自信,就是剛才講的我穿20塊錢一件的衣服沒關系,但我愿意花1000塊錢去看一場演出,是因為我對我國家的文化充滿自信,不管是rap,還是街頭表演,還是電音音樂節等等,都是我們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
座談結束后,團隊成員集體向王秘書長表示了感謝,高原老師代表團隊與學校向王秘書長贈送了西北大學藍田印章作為紀念。
在此次的調研與座談交流中,透過東郊記憶,隊員們看見了城市文化產業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也見證了成都作為一座現代化都市的開放與包容。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城市發展建設,離不開深沉的文化力量支撐。我們當深刻把握文化建設的使命任務,堅定文化自信,推進文化鑄魂,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文旅融合,發揮文化賦能作用,努力實現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