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先鋒模范,筑牢紅色堡壘
防控疫情戰斗打響以來,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不畏艱險、沖鋒在前。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哪里有艱險,哪里就有鮮紅的黨徽閃耀;哪里有群眾,哪里就有黨旗高高飄揚。廣大黨員在斗爭中彰顯英雄本色,組成上海抗擊疫情的主力軍、戰斗隊。
第一位受訪者是黨員劉來定,今年67歲。他黨齡27,是黨總支部委員。劉來定主要在陽曲路50弄小區和嶺南公園參加防疫志愿工作,平日里不僅負責搭棚子,搬桌椅,拉電線等后勤保障工作,也負責分發防疫物資和維持核酸檢測秩序的一線工作。疫情期間,小區內一旦出現陽性患者,整棟樓的居民都要居家隔離。為了保障人們的正常生活,被隔離居民的快遞、外賣還有防疫物資,由防疫志愿者用酒精消殺完,挨家挨戶送上門。
據劉來定說,有時他剛送完快遞回到家,又有居民打來電話請他幫忙拿外賣。劉來定也不會嫌麻煩,而是立即去取,把外賣送到居民家里。每天如此,上下樓幾十趟。當被問到為什么要立刻去送時,劉來定回答說是為了讓居民盡快拿到物品,緩解被隔離帶來的焦慮感。當談起穿著很厚的防護服,從一樓爬到六樓的一次經歷時,劉來定直言感到很缺氧,幾乎站也站不住。
第二位采訪對象是黨員劉勇,56歲,黨齡25年。自從武漢發生疫情的那一年,他就在街道范圍內根據黨組織的要求參與了抗疫,主要參與了社區健康管理和抗疫的監督、規范管理的工作。在今年上海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日子里,除了自己被隔離在家中的一段時間,劉勇基本全程參與了防疫工作。幾乎所有種類的工作他都做過,例如抗疫物資的發放、核酸檢測采樣等。
另一位受訪者黨員吳慧芳,42歲,黨齡16年。吳慧芳主要在公司和小區里做防疫工作。主要負責的工作有發放物資、核酸檢測、按照順序叫居民下樓做核酸,還有管理小區門口快遞的堆放等。
第四位受訪者是黨員楊志良,62歲,黨齡22年。楊志良也主要在小區中參加防疫工作,主要負責長壽街道光明城市小區的街道物資分配和抗原檢測試劑配送工作。楊志良認為,身為黨員,就應該帶頭參加基層防疫工作。
從容是歷練的結果,荊棘是成功路上的歷練
在上海封控時期,有一些市民并不理解防疫政策、從而不配合工作人員們的指揮,使防疫工作難上加難。我們的受訪者無一例外,都在工作中遇到了各式各樣不配合的市民。
劉勇告訴我們,大概在3月25日半夜的時候,街道安排他們聯系當天檢測出來陽性的病人,告訴他們應該采取怎樣的措施。當時因為醫療資源和病例人數有不太匹配的情況,也因為方艙醫院很少,很多人陽性了但是不能被及時送到隔離醫院,其中有一位從河南來打工的病例,條件非常艱苦,身上也沒錢,由于他對新冠陽性病癥的嚴重性認識不足,總是吵著要走,劉勇花了兩天多的時間對他進行安撫,與社區、醫院積極交流,前前后后打了幾十個電話,終于通過積極的努力把這個人送到了方艙醫院隔離治療。但不幸的是,還是有住在他隔壁房間的人被感染了。當時的形勢確實很嚴峻,醫療資源也匱乏,如果能及時把他送走隔離,就不會造成其他人被感染的情況。劉勇說,自己雖然盡了力,但有一種無力感,對被感染的人感到很內疚。
吳慧芳負責過叫樓的工作,居民們應該是按照被叫到的號出來做核酸,但是有的人隨心所欲,想出來做就下樓,不想出來做就不配合下樓做核酸。疫情爆發初期,次序都很混亂,有的人也會不排隊。志愿者們會對居民進行詳細的情況解釋,勸導居民守秩序。到后來疫情的情況也在慢慢好轉,大家也有了一定的基本防疫意識,排隊的秩序就逐漸地好起來了。
吳慧芳同時也表示,一些居民的不配合其實并不會打擊到她對于志愿工作的信心,主要是到了后期,有的人造謠志愿者有錢拿,于是乎對她的態度很差,那個時候會有點打擊。她也希望官方媒體在報道事件的時候負起責任。有些招募來的方艙里的清潔工、救護車的司機確實有錢拿,但是更多的像吳慧芳這樣小區里的志愿者是沒有工資的。小區里的居民一旦認為志愿者是有償的,對他們的要求可能就會更高,更有甚者對他們指手畫腳、態度不好,并認為這些是有償志愿者們應該承受的。吳慧芳直言,其實如果有錢的話她也不一定會出來做志愿者了,有錢拿的話為大家服務的性質和立場就會發生變化,她作為黨員,就是想為大家無私奉獻,為抗擊疫情盡自己的一份力。
遇到不配合的居民時,黨員們都一致認為,做任何工作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對。大家都相信不配合的市民在未來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他們肯定會變得配合。“我們身為黨員,不能碰到困難就退縮,對人民群眾負責任是共產黨員應該做的。”劉來定說道。
防疫路上,群眾與黨員同行
當被問及防疫工作中是否遇到過讓黨員志愿者們感印象深刻的暖心時刻時,四位受訪者都立即表示肯定,且向我們講述了不少令人感動的事件。服務工作雖然辛苦,但居民們的暖心回饋給防疫黨員們帶來了無比強大的精神動力。
劉來定說,疫情期間最讓他感動的是七十多歲的高齡的小區總支部書記董富強,他本來已經退休,但因為新書記要出國,他不得不又扛起書記的責任。董書記的母親九十多歲,行動不便,十分需要他的照顧。但在關鍵時刻,他舍小家為大家,站在了防疫前線,充分展現了甘于奉獻的黨員精神。董老在抗擊疫情期間,與青年志愿者一樣沖在一線。一千七百多箱的防疫物資,需要卸貨、清點,再上下樓為居民發放。董老全都身體力行,不喊苦不怕累。
小區的業委會主任也很讓劉來定印象深刻。主任患有哮喘病,不能多走路。但在封控期間,她每周都會騎著自行車,帶上全小區的病歷單到醫院里為居民們取藥。由于她本來身體不好,和工作強度大的雙重因素,最后身體不支,被送入了醫院。劉來定感慨:“我們這些人互相鼓勵,繼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為我們的居民提供便利。我們的辛苦換來居民們穩定的心,是很值得的。”
在四月初上海疫情最高峰的時候,劉勇在執勤的時候碰到了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從方艙醫院出來,但是坐錯了車。他家在浦西,卻坐車到了浦東。一旁的劉勇看這個老人來回踱步,似乎是迷了路,就主動上前詢問老人是否需要幫助。經過仔細確認了解,發現是老人坐錯了車,可是他沒手機,也記不住具體地址,因此無法聯系到他的家人。于是劉勇就聯系了警察,在警察來了之后,大家合力通過多種途徑找到了他的家庭地址和家人聯系方式,把他送了回去,避免了老人獨自在外流浪。
吳慧芳在為居民服務的時候,會有不少人對她說,“你辛苦啦”之類的話,還有一些之前不熟悉或者不認識的居民“投食”給志愿者。小區有團購買糕點的時候,有阿姨會特地問她缺什么,她回答什么也不缺,但是阿姨還會特地給她送一些自己團購的糕點,不要還不行。第一批拿到餐巾紙,卷紙之類的物資的居民還會先把自己的東西拿給業委會、居委會,支援工作人員,讓他們拿著平時用。楊志良今年已經六十幾歲了,他樓棟里面都是年紀相對比較大的,有好幾個人已經七十多歲了,但他們都在做志愿者。楊志良表示這件事情對他的觸動很大。同為志愿者的年輕人,看見他有時候搬重的東西時也會主動幫忙,這種舉動使楊志良十分感動。他還表示,雖然也是比年輕人要歲數大一點,但是既然身為黨員,當被群眾需要的時候就理應挺身而出。
說起這些暖心事件時,我們的受訪者們的臉上都不約而同地洋溢出了笑容。相對于那些轟轟烈烈、逆行而上的人間大義,這些看似“小事”也讓人倍感暖心,正是這些涓涓細流,共同匯聚起了同心抗疫的磅礴力量。
志愿者們的紅色故事
劉來定回憶,他從小就感受到黨組織和毛主席對他們的關懷。他從小就堅定了“聽毛主席話,跟共產黨走”的理想信念。參加工作時,因為一直有入黨的心愿,所以他在工作中積極向黨組織靠攏。他自己鉆研技術,工作樣樣帶頭,團結一班工人,把工作樣樣落實到位。由于工作成績出色,劉來定最終通過了黨組織的考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談到參加基層防疫工作的主要原因,劉來定說道,不是因為黨員身份才想要參加防疫志愿。他認為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積極參加志愿者活動。只是身為黨員,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更不能縮在后面,應當沖在最前線,為人民服務。青年人工作忙,沒有時間。而他已經退休了,在家里沒什么事,社區需要他們,黨組織需要他們,他們義不容辭。他還說,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他相信跟黨走,準沒錯。
劉勇是1997年入的黨,和香港回歸同一年。因為耳濡目染,所以他一直向往著加入中國共產黨。劉勇父親就是一名老黨員,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在他身上,劉勇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員的許多閃光點,于是,他也希望能像父親一樣,為國家、為老百姓做一點貢獻,做一點實事,起到先鋒模范的作用。
提及在此次上海疫情中做志愿者的原因,吳慧芳說有一部分因為自己是黨員的因素,但更是因為希望小區能夠更安全一點。“為大家也是為小家嘛。”
老黨員對黨員新力量——青年黨員后備軍的未來展望
黨員劉來定:“我們年紀大的要幫年紀小的在前面開條路,為你們做做榜樣,因為一名黨員一面旗,我們應該這樣做。以后的世界是你們的,你們做得肯定比我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將在你們的手中實現。”
黨員劉勇:“我對于新青年,我們的下一代,還是抱有很大期望的。隨著時代發展,這個社會和我們小時候完全不一樣了,我希望下一代能夠吸取前輩身上的一些閃光點,繼承發展光榮傳統,在工作中為了國家的繁榮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黨員吳慧芳:“有的時候,黨員身份還是給自己一個方向和職責,F在入黨也越來越難,總體說就是你的思想一定要純正,秉持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黨員楊志良:“對青年黨員來說,要摒棄作秀的思想,要時刻牢記你的初心是什么。因為很多東西如果黨員能夠帶頭沖在前面,一般人家都會跟著你做。如果你黨員不帶頭,人家就說‘黨員也不帶頭,我憑什么做呢。’當然有很多不是黨員的群眾,也在關鍵時刻為大家做了很多事情?偠灾,作為黨員,我們更應該沖在前面為人民服務。”
不僅僅是以上四位,在上海疫情期間沖鋒前線的黨員,還有千千萬萬。正是這些基層黨員,攜手共筑起了基層防疫的堡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的使命和責任。通過此次采訪,我們能看到黨員們默默向前,舍小家為大家的動人故事。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他們也從未喊苦喊累,他們只是默默堅守和執著付出。我們更能看到,克服一切困難,奪取最后勝利, 始終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正是依靠這種無堅不摧的意志,黨的紅色光芒在人民群眾的心中熠熠生輝,帶領我們攻堅克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在和平建設時期,雖然不需要像戰爭年代那樣沖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但同樣面臨著苦與樂、進與退、生與死的考驗和抉擇。在一個個樂于奉獻的黨員的努力下,相信上海終能守得云開見月明,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