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調研小分隊出發前合影(安徽財經大學 韓小迪 攝)
響應兩會,商討籌備
2022年3月25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完善和強化農業支持政策,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促進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同時要求確保糧食能源安全,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由此看來,農業轉型有利調整產業結構,是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推力,同時在疫情間段反復時期糧食安全也備受關注。
實踐團隊討論后選定“鄉村農業振興”為調研主線,結合特色農業因地制宜發展條件、甘泉養蜂合作社“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合作社發展帶動鄉村振興成效三部分設定了訪談提綱,為與合作社負責人的多對一訪談提供準備。同時商定調研路線,確定了豐康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社關聯企業)和養蜂一線農戶兩個調研地點,分別從產業發展和農民致富兩個角度進行調研。
虛心面談,知淺索深
6月19日上午9點實踐團隊調研小組到達豐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調研成員與負責人甘保順先生進行訪談。經過訪談,團隊了解到蚌埠地區具有特殊氣候條件、較長時間的植被覆蓋期和植被多樣性,這是甘泉養蜂合作社選址蚌埠發展養蜂產業的自然優勢,同時養蜂產業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蜜蜂產品從蜂蛹到蜂王漿再到蜂蜜對人體都有保健作用,在養蜂過程中蜜蜂傳播授粉能為農作物起到增產作用。目前養蜂產業模式為“企業+合作社+農戶”,企業進行加工銷售和業務拓展、合作社組織統一生產和經驗知識共享、農戶追花奪蜜奔走初級產品生產一線。同時,中小學參訪研學、老年人保健、蜜蜂主題旅游等產業融合得到發展,農民實現增收。甘保順先生也提及到養蜂行業現在面臨的主要困境:養蜂的辛苦導致現有養蜂農戶總量呈下降趨勢;生產深加工和產品產業鏈也存在發展障礙,處于深加工產品創新和代加工為主品牌打響的瓶頸期。

圖為訪談成員與豐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甘保順先生合照(安徽財經大學 劉先特 攝)
實地求知,走訪一線
通過甘保順先生的牽線搭橋,19日下午安徽財經大學珍珠城社會實踐小分隊得以進入來到養蜂一線進行進一步的實地調研,養蜂人陳海濤先生為調研團隊成員們講述了他30年的專業養蜂經歷和帶著蜂箱與妻子游歷中國南北的酸甜苦辣。成員們了解到,養蜂農戶要追逐花期從南到北,采取油菜花蜜、芍子花(紫花地丁)蜜、益母草蜜、椴樹蜜等原生態花蜜。養蜂人”追花奪蜜“的工作日常與企業文化完美契合——學習蜜蜂勤奮、不怕辛苦的精神,讓普通百姓吃上原生態好蜜。之后小組成員們親自體驗了蜂王漿裝罐的過程,養蜂工作人員還為成員們取出一片蜂巢觀察蜜蜂制蜜的過程,人工蜂巢中滿是晶瑩剔透的蜂蜜。據工作人員介紹,當下養蜂產業不再局限于蜂蜜產品,隨著農業新業態發展,各種特色農業相繼出現,例如草莓園、西瓜大棚等,農戶也可以與農作物種植戶合作,通過蜜蜂授粉提高蔬果產量和品質,農戶可增收約1/3。

圖為養蜂人陳海濤先生在向實踐團隊展示蜜蜂制蜜過程(安徽財經大學 韓小迪 攝)

圖為實踐隊員在親自體驗蜂王漿裝罐(安徽財經大學 劉先特 攝)
探索深思,提出建議
甘保順先生與養蜂人們提供的信息使實踐小分隊對養蜂產業的發展現狀與面臨的困境得到了深入的了解,團隊成員們以小見大、從特殊到一般,從特例養蜂行業的境況總結出農業新業態普遍的發展情況,同時積極深思農業新業態的發展出路,以求帶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