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對解放戰爭及新中國成立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史實學習,繼承和發揚巾幗力量,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致敬巾幗芳華,綻放別樣青春”黨史學習宣講踐行團的紅色文化基地走訪小分隊于7月17日前往江陰市革命烈士紀念館,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感悟先輩的家國情懷。
探尋紅色記憶,領略革命風姿
7月17日上午,紅色文化基地走訪小分隊來到江陰市烈士紀念館進行參觀,團隊將探尋紅色記憶,走入人物故事,領略革命風姿作為此次實踐方向。
江陰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分設渡江戰役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兩座場館。紀念館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借助實物、文字、音視頻等載體,生動展現了革命英雄的英勇事跡。
在參觀學習中,實踐成員們認識了許多解放戰爭中涌現的巾幗英雄,感受到她們不屈不撓、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緬懷革命先輩,傳承巾幗力量
巾幗英烈,不讓須眉。安徽無為縣馬家壩的馬毛姐架著自家的船沖上了革命前線。那艘船是無為縣第一艘參加渡江突擊隊的民船,馬毛姐本人也成為渡江戰役中年紀最小的船工。渡江戰役摧毀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為新中國的成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實踐過程中,成員們真切感受到了女性對革命的貢獻,她們用看似柔弱的脊梁撐起一片解放全中國的天空。緬懷革命先輩,傳承巾幗力量,這是小分隊此行的意義所在。
堅定理想信念,綻放別樣青春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小分隊成員不僅對相關史實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悟,還學會了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領悟歷史。親身實踐的效果遠大于在書本上與革命英雄遙遙相望,這次參觀是一次令成員們終身難忘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實踐團成員胡雪純在回憶整個實踐中說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幾名女性。她們或獨自戰斗,或與丈夫一起努力,但相同的是,她們都有守護家園的信念與堅強的意志。誰說女子不如男,在她們身上,我明白了什么叫巾幗不讓須眉。”
此次社會實踐激勵成員們繼續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為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