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初心之旅,一堂別樣黨課。近日,西南石油大學信息學院“惺惺鄉惜,柚你同行”社會實踐隊,赴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朝陽鄉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拜訪了當地兩位超五十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
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唐耀清奶奶是“三線建設”工人,曾參與修建湘渝鐵路兩年。1971年,唐耀清奶奶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她談道,“以前積極上進,追求進步,在修鐵路過程中申請的入黨”。后來她回到家鄉,進入衛校學習,畢業后在衛生院奉獻了三十年青春。衛生院工作需要經常背著藥箱,走泥路去各村落打預防針,天黑后徒步回家繼續從事技術知識學習。那是一段艱苦歲月,唐耀清奶奶回憶起來卻激情澎湃,“大家都沒想過享受,只想著付出,只想著努力工作。”老一輩共產黨員初心如磐,情真意切感恩黨,實際行動回報黨,矢志不移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
1969年,王大福爺爺加入西北野戰軍陸軍第一軍,當時中蘇關系緊張,軍隊響應毛主席“深挖洞,廣積糧”號召,駐守河南信陽。1971年,王大福爺爺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服從黨組織安排,參與高強度訓練,完成挖坑道的工作。他回憶道,“希望入黨是因為黨領導一切,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1976年,王大福爺爺退伍回鄉,擔任生產隊會計,輔之農業生產與訓練民兵重任。
聆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王大福爺爺、唐耀清奶奶等一代代共產黨人,懷崇高理想,不畏難怕苦,毅然投身于為國奉獻之中。王大福爺爺鼓勵新時代青年,積極加入中國共產黨。唐耀清奶奶寄語新時代大學生,“年輕人是未來的接班人,創業難,守業更難,你們也有需要承擔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新時代青年使命在肩!
時間砥礪信仰,歲月見證初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一代代青年人的接續奮斗。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雙管齊下,實踐隊隊員們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更為堅定,定會承繼老一輩共產黨員光榮傳統,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譜寫新的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