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為了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交流交融也是當前的工作重心。“泰州是一個少數民族散雜居地區,2022年6月23日至7月23日,南京財經大學“散雜居地區民族文化”調研小隊對長居泰興的住戶發放線上調查問卷,同時走訪了一些長期居住泰州的少數民族,就泰州目前的民族文化交融與傳承情況展開調研,進一步明晰基層對于民族文化交融與傳承情況的真實看法。
交融:撒拉族蘭州拉面館(美食)成傳播民族文化窗口
“民以食為天”,特色食品在民族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各民族物質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7月17日下午,團隊來到泰興市的一家蘭州拉面館進行探店采訪。進入餐館,菜單中各式各樣的菜品映入團隊成員的眼簾。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過于單獨張貼于墻壁一側的牛肉拉面宣傳畫。在好奇心驅使下,團隊成員點了一份招牌牛肉拉面。隨著老板熟悉地揉面拉面、配菜澆湯,一份色香味俱全的拉面迅速完成。紅艷艷的辣油,碧綠的蔥花配上軟爛的牛肉和筋道的面條,這份招牌面讓成員們贊不絕口。
在征得老板同意后,成員們對老板進行了簡短的采訪。據悉,老板及其家人均來自撒拉族。撒拉族目前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和甘肅省。在聊到餐館中的特色菜品時,老板笑語:“因為民族習慣,我們食用牛羊肉為主,菜品也好辛辣重口。來到泰興時,發現當地人口味偏清淡,曾經一度不適應。經營蘭州拉面館的初心不僅是為了謀生,也是希望通過這家餐館來傳播一些撒拉族的特色飲食習慣和文化。”采訪期間團隊成員發覺老板的漢語十分流利,老板坦言撒拉族目前也以漢語為主,并向團隊展示了幾句民族方言。從老板的話語中得知,目前撒拉族的方言也僅僅是小部分人懂得并使用。
談及少數民族漢化的趨勢時,老板表示漢化確實是時代所趨,但同時也不無惋惜:“這些年漢化的進程是必然的,我們也在適應。但是同時我們也是格外珍惜本民族的一些文化,比方說我和家人會在古爾邦節時去泰州的清真寺做禮拜,平時我也很想念家鄉的冬蟲夏草和麥仁粥。”在采訪的最后,老板提出可以如他一般通過經營餐館來傳播民族特色美食文化,在短視頻軟件上發布一些民族特色行為活動的視頻,開展民族特色風情展等。正如老板所說:“我們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大形勢下也不能忽視各民族的特色文化。”
傳承:少數民族服飾是“一部寫在身上的歷史”
這位侗族姑娘自2020年7月從家鄉來到泰州,現就職于泰州市泰興市康寧復醫院。
在采訪的過程中,她向團隊成員展示了一張去年春節期間在家鄉的一處山水間拍攝的身著侗族特色服飾的寫真。“這套服飾中的銀飾是侗族日常穿戴、特別是過節時必不可少的飾品,也是工匠千錘百煉、代代傳承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誠然,民族服飾是民族獨特文化的結晶,是“一部寫在身上的歷史”。在向團隊成員介紹時她耐心講解,“其實侗銀并不是純銀,它是侗族特有一種銀金屬,但是戴在頭上的時候還是能感覺到它的分量。”
在后續的深入交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這位侗族姑娘平時喜歡拍攝視頻發發朋友圈和抖音,與周圍的好友分享自己在家鄉的經歷,“我們過元宵節的時候會舉行一種舞龍表演,在參與舞龍的人員和參觀舞龍表演的人臉上畫花臉,節日氛圍非常的濃烈,每年的元宵節都是鑼鼓喧天的。”她一邊描述一邊向團隊成員展示了朋友圈里的視頻,視頻里的她身著侗族服飾,臉上畫著可愛的花臉,與家人們一起歡度元宵節,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談到在泰州市幾年來的生活,她已經逐漸適應了漢族的生活習慣和穿著服飾,并且感覺到在如今漢化的大形勢下少數民族文化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這位侗族姑娘堅定地說到:“我希望我的一些網絡分享能為民族文化的傳承出一份力,讓看到視頻的人們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基本的了解。”
發展: 促進民族文化“百花齊放”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是由各民族的歷史文化交織融合而成的,也記錄著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融合的歷史軌跡。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體所創造并傳承的文化,共同的記憶構成了一個穿越時空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我國少數民族文化也具有獨特的地域性、民族性、多樣性,促進散雜居地區民族文化交融、保護傳承散雜居地區少數民族文化對維護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助力散雜居地區各民族和諧團結和筑牢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民族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正如拉面館老板所說,各民族文化交融是必然的過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是推進國家歷史發展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