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志愿者們走進科技蔬菜大棚,詳細閱讀了有關科技蔬菜大棚的介紹,了解了科技蔬菜大棚對扶貧工作的幫助和重要意義,同時志愿者們近距離觀察大棚中的農作物,感受科技給農業生產帶來的變化和便利,也深刻體會到農民勞作的不易。
最后,志愿者們走到村民家中,與村民親切的交談,了解到當地的扶貧政策大有成效,人民生活質量大有提高。當志愿者們提到扶貧干部張文濤書記時,村民們都對張書記贊不絕口,紛紛表示在張書記的幫助下,家里的經濟條件和生活條件逐漸越來越好。
“依托食品加工及科技蔬菜大棚等產業,持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推動鄉村走向全面振興、共同富裕,讓脫貧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新華村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華村聚焦鄉村振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產業振興為引領,大力實施產業富民戰略,將大棚蔬菜種植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群眾增收的重要舉措,堅持“輸血”與“造血”并舉,不斷發展壯大蔬菜大棚種植,拓展銷售渠道,切實提高群眾收入,使蔬菜大棚變成了群眾的“小康棚”。
6月29日,志愿者們前往壽縣,對著名的“豆腐村”大泉村進行調研。在豆腐坊中,志愿者們了解了制作豆腐的流程。在與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得知,豆腐全部都是當天產當天買,大多銷往酒店、飯店等餐飲場所,需求量較大。工作人員提到,豆腐在制作的過程中,豆質、水質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還需要制作人員的耐心、細心以及精湛技術,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豆腐制作的不易。
離開豆腐坊,志愿者們查看了當地制作豆腐的水源,清澈見底,當地能成為“中國豆腐村”也絕非偶然。發展產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大泉村”因地制宜,把豆腐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
經過幾天充實的社會實踐,志愿者們充分感受到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面脫貧的成就。此次調研活動充實且有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積極投身基層建設,為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