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革命不易 心生敬仰之情
“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鑄就的。要深刻認識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付出巨大犧牲,才換來今天和平安寧的中國。實踐團隊隊員來到泰安革命烈士陵園,由陵園南入口進入,首先看到的是具有民族風格的三拱式仿古牌坊,進入陵園后,實踐團隊隊員拾級而上來到位于陵園中央的悼念廣場,講解員介紹到:“在廣場北側象征建國40周年的40級臺階上,聳立著紀念碑,紀念碑采用白色泰山花崗巖建成,碑體為三支步槍的抽象造型, 寓意‘槍桿子里出政權’的中國革命真理。”實踐團隊隊員看到“革命烈士結念碑”七個鎦金大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讓實踐團隊隊員內心感到莊嚴肅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緬懷革命先烈 體悟紅色精神
“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英雄烈士為國犧牲、為民犧牲,值得中國人民永遠懷念和敬仰。實踐團隊隊員隨后來到陵園墓區,實踐團隊隊員通過工作人員了解到,墓區安葬著514名烈士,其中有335名無名烈士。在十四座花崗巖大墓中,長眠著山東抗日游擊第四支隊司令員洪濤、泰西武裝起義政治部主任遠靜滄等烈士。實踐團隊隊員在墓區默哀三分鐘,以此表達內心的敬意。講解員講解到:“遠靜淪烈士被叛徒出賣,遠靜滄烈士雖身陷囹圄,但革命意志卻絲毫沒有動搖,為反抗敵人對政治犯的迫害,進行了5天的絕食斗爭。”通過講解員的講解,實踐團隊隊員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革命先烈頑強的革命意志和衷心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實踐隊員在紀念碑前獻上花束,以表敬意。那些無名英雄,更讓實踐隊員產生了崇高的敬意,無名烈士為了國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犧牲,卻沒有辦法讓后人知曉他們的姓名,但是他們將自己的紅色精神和愛國熱忱留在了中國人民的心中。
傳承紅色精神 承續奮斗之志
“最好的緬懷是傳承。”在革命過程中形成的紅色精神,形成了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傳承英烈精神是最催人奮進的力量。隨后,實踐隊員來到位于悼念廣場西側的泰安革命史展覽館。實踐隊員通過講解員了解到展覽館主要由泰汶星火、抗戰壯歌、解放風云、光耀泰山四部分組成。進入展館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個生動形象的雕塑,再現了當時戰爭的激烈場面,令實踐隊員感到震撼,之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隊員來到展覽第一部分—泰汶星火,講述了泰安1921到1937年間的革命史,實踐隊員了解到泰安早期黨組織的建立及在戰爭中艱難發展的歷程。接著往里走,實踐隊員又了解到了抗戰爆發后發生在泰安的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和泰西抗日武裝起義,親眼見到了當時革命先烈手中的刀槍,仿佛革命先烈拼殺的場景就在眼前,講解員講述了抗日戰爭過程中的艱苦歲月以及最終取得革命勝利的艱苦歷程,令實踐隊員震撼與動容。之后實踐隊員來到解放風云部分,了解了革命先烈粉碎國民黨進攻,最終解放泰安全境的戰斗歷程。在走出展覽館之前,實踐隊員在革命烈士英名錄前駐足,深感當今幸福來之不易,當代青年應發憤圖強,建設更加富強的中國。
在本次實踐調研活動中,實踐隊員來到泰安革命烈士陵園,在講解員的幫助下,系統了解了泰安革命歷史,切實體會了紅色精神,深刻領悟到當今幸福來之不易,當代中國人民應倍感珍惜,實踐隊員表示要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從紅色精神中汲取能量,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為家鄉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