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文化是鄉村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對鄉村振興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為探索文旅資源賦能鄉村振興的發展模式與情況,近日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青春鄉村行,逐夢紅富美”暑期社會實踐團深入龍人古琴文化村——漳州市后坊村開展實地調研活動。
龍人古琴文化村是全國唯一以古琴文化為主題進行開發建設的綜合型文創產業項目,集古琴制作、琴學研究、文化傳承、教育及游學研學等于體,被國家文化部列入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中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加碼下,后坊村以打造全國美麗鄉村建設標準化試點村為契機,以龍人古琴文化村為核心盤活人文、生態資源。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實踐團先后參觀了龍人古琴書院、斫琴展廳等文化空間,認真學習非遺文化古琴知識、聆聽文化村發展故事、親身體驗古琴彈奏,感受古琴文化魅力。古琴老師表示,下一步文化村將進一步規劃建設萬琴堂、制琴教學坊、琴家山莊等基礎配套,為能夠長期開辦古琴研學與文化交流傳播等工作提供更好的條件。
除了古琴,古橋、古厝、古廟、古樹都是后坊村的鄉村振興特色品牌載體,被概稱為“五古豐登”。置身于后坊村小道,實踐隊員切身感受到了白墻紅磚灰瓦加燕尾脊的傳統閩南古建筑之美。在古樟下乘涼休憩的花甲老人告訴實踐隊員,當地人將千年古樟視為“大樹將軍”守護神,每年農歷三月十四,村民都會朝拜古樟,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人丁興旺。古文化村的村民與自然和諧共處共生的生活景象體現了后坊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據悉,龍人古琴文化村文旅品牌融合了文化、旅游、教育,不僅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斫琴、導游、安保等就業機會,“福”射帶動了后坊村鄉村振興,又以非遺古琴文化凝心聚力、提升村民素養,加強了鄉村文化傳承與弘揚。
調研活動結束后,實踐隊將利用所學知識并結合此次調研結果形成“文旅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調研報告,推廣龍人古琴文化村成功經驗,助力其他地區盤活自身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建設智慧文旅品牌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