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興農,百姓致富”
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16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連城金穗農業機械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調研當地科技助推鄉村振興發展現狀。合作社理事長羅溪龍帶領團隊成員認識新型水稻育苗、播種、收割機具,并為大家介紹其使用方法。“機械式播種機可以讓手工插秧轉變為高速乘坐式插秧,可以實現‘穿著皮鞋種田’”,羅溪龍耐心地和同學們介紹,“機械式播種機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播種速度,節約了大量勞動力成本”。團隊成員認真傾聽,積極提問,羅溪龍還為大家介紹了能靈活自由在田間工作,噴灑范圍達到80米遠的全自動打藥機。新型農業機具的生產和使用提高了農民工作效率,推動當地農業現代化發展,助力百姓增收致富。
“紅色基因代代傳,不忘初心再起航”
16日下午,實踐團隊來到蓮峰鎮朱坊村,與村委工作人員進行座談,學習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村黨支部書記鄧家偉為實踐團隊成員介紹說,連城縣擁有29個省級革命基點村、144個縣級革命基點村,有眾多的紅色革命遺址,紅色文化資源豐富,本村結合連城縣的紅色文化資源,主要通過開設特色紅色文化宣傳欄、“一村一品——白鷺鴨、全鵝宴私房菜”項目建設、“兩治一拆”(治理空心房、治理裸房,拆除違法建筑)工程,在進行紅色精神宣傳,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的同時,讓紅色資源浸潤基層黨建,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開拓多種經營、加強基礎生態環境建設,以發展經濟的思路帶領百姓安居樂業。
“冠豸仙境,智慧探索”
17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冠豸山,了解蓮峰鎮“科技+旅游”新型產業模式。蓮峰鎮大坪村村委會副主任揭業敏為團隊成員介紹了冠豸山多項科技賦能新手段:只需通過二維碼掃描就能夠了解景區風景的特色及歷史;“電子圍欄”覆蓋景區內臨水臨崖、涉險景點、游客易聚集區等重點區域,確保游客人身安全;“無人機巡查”、社會化視頻監控覆蓋、智慧喇叭系統等科技手段的普及和應用,筑牢景區安全屏障。下階段,冠豸山景區將繼續推動和完善文旅“云平臺”建設,加強平臺數據的分析和應用,以科技賦能旅游發展,提升服務品質。
兩天的調研,團隊成員深入地了解了蓮峰鎮鄉村目前的發展現狀,深刻感受到鄉村振興在為百姓減負、增收,創建更宜居生活環境中發揮的作用。實踐團隊將利用所學知識,結合此次調研成果形成“科技興農、科技強農、科技富農”的調研報告,推廣連城縣蓮峰鎮鄉村振興成功經驗,為新時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決策依據,因地制宜、科技賦能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