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追尋紅色足跡,永葆初心使命”社會實踐團隊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論述和黨員黨性教育緊密結合,圍繞迎接、宣傳、聚焦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利用暑假赴西安市各區縣開展“參觀、調研、座談、總結、宣講、推廣”六點一線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挖掘西安地區紅色文化資源,深化新時代黨員政治修養;講好紅色史實,深化新時代黨員理論修養;弘揚紅色精神,深化新時代黨員道德和作風修養;點亮紅色地標,深化新時代黨員能力修養。
走訪調研紅色遺跡
團隊成員實地走訪碑林區西安事變紀念館、新城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雁塔區西安烈士陵園紀念館、蓮湖區楊虎城將軍紀念館、藍田縣葛牌鎮蘇維埃政府紀念館、臨潼區華清池等十余處紅色教育基地,訪談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和基層村委會干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問卷回收率及有效率均為93.75%。實踐隊通過走訪調研發現,我市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其中所涉及的“人、物、事”涉及大革命時期直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所蘊含的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等革命精神為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提供良好素材,各時期的黨史故事為純潔入黨動機、強化紀律作風教育提供優質物質載體,對于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教育具有很強的實效性和指導意義。
訪談追尋紅色記憶
團隊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的方式對紅色文化資源宣傳現狀、紅色文化資源與黨員黨性教育融合的可行性進行了深入探討。隊員受邀前往藍田縣葛牌鎮政府,在與鎮團委負責人藺肖帆座談時,藺肖帆指出,葛牌鎮重視黨員黨性修養,長期以來,著重用好紀念館中長征時期寶貴的革命遺物,引導黨員在參觀過程中體會偉大的長征精神,感受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從而進一步堅定黨員理想信念。除了用好已有的紅色文化資源,鎮政府還主動創新,在個別村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點帶面,引導村民黨員遵守村規村約,做到嚴以律己。但是,在紅色文化資源的深入挖掘和宣傳方面仍舊有很大提升空間,希望未來有機會和高校建立合作,更進一步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在和鄉鎮政府工作人員座談之余,隊員還分頭訪談了葛牌鎮普通民眾。一位年近耄耋的老黨員在接受訪談時深情地談到:“現在每次在紀念館里看到那些戰士的照片,我都會回憶起青春年少時,我和我的那些為實現國家獨立而一起奮戰的伙伴們。雖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已犧牲或不在人世,可回憶起曾經的那段歲月,依舊覺得美好且值得。你們這些年輕人生在了好時代,更要好好學習,將來報效祖國。”
傳承賡續紅色血脈
團隊成員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是紅色文化的學習者,更是紅色故事的宣講者和紅色血脈的傳承者。在充分了解相關史實的基礎上,團隊成員依托專業優勢,整合西安市紅色文化資源,在西安事變紀念館、蘇維埃政府紀念館等地,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講好紅色黨史故事,開展以高校學生黨員黨性修養為核心的紅色文化教育。紅色資源是紅色文化與紅色精神的載體,是紅色教育的源泉,也是黨員黨性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資源既具有國家性和民族性的特征,更體現出鮮明的地域性和歷史性特征。在黨員黨性教育中,要將西安紅色文化資源所蘊含的民族精神,以及感人而真實的紅色故事當作典型教材,以信為本,講真歷史;以情感人,講活故事;以理服人,講明道理,使黨員在參觀學習過程中,深刻體會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的紅色基因和紅色精神,將黨性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將個人成長成才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去,將精神的火炬,代代相傳,讓精神的火焰,永遠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