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木版年畫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佛教思想、傳統觀念和古老的民族習慣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民間鄉土藝術。其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夸張,節俗特色濃厚。武強木版年畫除大量民間題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時代變革,以表達人們對國事的關心,對人生的美好期望。
武強年畫因出于民間藝人之手,所以富有民間生活情趣和民間藝術色彩,背景簡括,不拘細節,主題突出,選材大都與民間習俗和生活有密切聯系。武強年畫的題材豐富多彩,通過各種各樣的形象反映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以滿足不同地區人們的不同欣賞習慣和要求,所以它在民間有著深刻的影響和雄厚的群眾基礎。
馮斌,武強年畫傳承人。在采訪中,馮斌老師介紹了武強木板年畫主要有四道工序:繪稿、刻版、印刷、裝裱,其中他主要負責的刻版最為費工費時,常用的雕版刀法有發刀、挑刀、補刀、過刀、掖刀,雕刻技法整體上與其他地區無太大差異。武強年畫主要是木版套色水印。由于工藝制作和刻印方法的特殊效果,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構圖勻稱飽滿,裝飾性很強,線條粗獷簡練,挺拔疏落,遒勁健美,直樸稚拙;色彩強烈,濃烈而不凝滯,單純而有變化,常以大紅大綠等明快舒暢的色調,形成一種喜氣洋洋的熱烈氣氛,來裝點節日。還有一種淡潔素雅、清秀爽目的山水墨畫,也頗受歡迎。
馮斌老師提到,在疫情之下,年畫產業的發展也遇到了一些困境 。年畫產業為助力疫情防控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鼓勵人民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衡水武強縣年畫工作者積極響應,以武強年畫為元素創作了一批美術作品。創作者中,既有專業的年畫工作者,也有廣大的年畫愛好者,他們用武強年畫特有的藝術語言描繪和記錄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的暖心畫面,作品中有對疫區同胞的關懷,有對逆行者的致敬,有對強大祖國的贊頌,生動反映了在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歷程和展現出的偉大抗疫精神。
采訪的最后,馮斌老師談及他對年畫產業未來的看法:“武強縣結合年畫進農村、進校園、進網絡等形式,擴大宣傳,新年畫的展覽展示進一步激發了廣大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的熱情,實現了“全民皆兵、全民參戰”,快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新局面。在未來,我希望年畫能夠與當地旅游政策更加緊密結合,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同時,他對年輕人給予厚望,他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到年畫產業,讓年畫——這一中華文明的瑰寶永遠流傳下去。
武強縣是著名的民間年畫之鄉,地處冀中平原,位于京津冀發展圈,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武強木版年畫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色,伴隨著民俗文化的發展,其豐富的內容號稱中國民間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并映照出燕趙文化的蹤跡。習主席在2016年1月31日講傳統文化時曾說:“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運用傳統文化治國理政,以文化軟實力推動社會健康發展,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武強木版年畫作為河北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將其與當地的鄉村振興文化建設相結合,從中尋求新的發展道路,進而促進武強縣的社會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