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采訪內容主要圍繞方言文化受保護情況、方言傳承和推廣情況、當地特有方言三個方面展開。目的為了解采訪對象對于所在地的各種方言的了解認識程度,對于目前方言傳承及保護措施的看法,以及對于方言文化的未來規劃的意見。
在采訪伊始,柳同學向我們介紹了她的家鄉山西運城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例如“你在家干啥呢”用運城方言講就是“你財務走色呢”;“我去上學了”用運城方言說就是“額鄒復方呀”……
當問及是否認為方言的傳播與普通話的傳播相互沖突時。柳同學回答道:“我覺得是不沖突的。畢竟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生存環境,當在家鄉時都說方言拉近情感的同時也是對方言默默的傳承,當在多地人員聚集的環境中比如學校、公司就說普通話作為傳播普通話的一員。正是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環境有變化,對語言的使用要求也會有變化,所以方言的傳播和普通話的傳播是不沖突的。”
當被問到方言存在的必要性體現在哪里時。柳同學認為,“方言承載著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國語言多樣性的一個具體的體現。現在全國都在說要提升文化自信,那方言的存在也為提升文化自信貢獻了力量。”
采訪中,柳同學還為我們介紹了她的家鄉為保護方言所采取的措施,即建立方言文化博物館,讓本地人在參觀中提升方言自信,同時也向外地人展示當地方言文化。
通過本次采訪活動,我們對山西運城的方言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感受到柳佳書同學對于方言的發展與傳承持以積極支持的態度。正如她在采訪中所說的那樣,“方言象征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是珍貴的精神文化遺產,是一個地區靈魂的象征。”在如今這個普通話盛行的時代,方言仍然有著其存在的必要,地方部門需要采取相關措施,積極地去傳承發展方言文化。同時,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應該積極地去學習方言,保護方言,傳承方言,不要讓方言文化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