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團隊員在豐葉農資推廣中心張斌經理的帶領下參觀了網紋瓜種植大棚,在參觀時,張斌經理向實踐團隊員介紹了網紋瓜“柏格”的引進過程及生存環境條件,張斌經理介紹到:“網紋瓜對環境和種植技術的要求很高,當年剛開始種植時只有萬分之一的成功率,后來通過不斷與日本交流學習才有了今天的成果,但現在也仍處于學習階段。網紋瓜果實成熟大概總共需要八十五天,在授粉后三十五天就能成熟。夏季棚內夜溫不低于十五度,高溫不能超過四十五度,高溫時需要加大排風口的排風量。”
正值六月酷暑,大棚內網紋瓜果實已進行套袋,張斌經理介紹到:“網紋瓜就像我們人一樣,夏天也需要防曬,這層紙袋就是他們的‘防曬衣’。網紋瓜需要人為干預裂網,在網紋瓜開裂愈合期間農戶需要戴著手套一個一個用手去磨擦瓜的表面后才能形成漂亮的網紋,猶如鳳凰涅槃般成長。”每一個網紋瓜就像一件藝術品,千姿百態,都有著獨特美麗的紋路。

圖為大棚內已套袋的網紋瓜。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志梅 攝
隨后,張斌經理又帶領著實踐團隊員參觀了當地有名的小番茄品種“釜山八八”的種植大棚。實踐團隊員從中了解到垛石街道地處北緯37度黃金水果帶,光照充強,晝夜溫差大,所以所產番茄皮薄肉厚,鮮甜汁多,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經過20余年的發展,垛石番茄產業實現了從普通種植到無公害綠色種植、有機高標準生產的華麗遞級,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目前,垛石番茄種植大棚總量超1.4萬個,面積達4萬余畝,日交易額最高達500余萬元,總產值超13億元,產品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50多個大中城市,并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張斌經理在大學畢業后,帶著新理念、新技術回到家鄉,根據家鄉氣候、土壤等地理條件,創新發展模式,成立“番茄種植合作社”、推廣“控釋肥”技術,試種“釜山八八”等新品種,從育苗、施肥、種植、管理、銷售等環節,嚴格把關,層層篩選,優中取優,建立了一套專屬的環境數據與管理模式,使垛石番茄產業,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在他的幫助指導下,群眾種植的番茄,送進了百果園、盒馬鮮生等高端水果商超,從原來的6塊錢左右每斤,現達到了20元左右每斤,幫助群眾從農業里挖出了“紅金子”。

圖為大棚內種植的“釜山八八”。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劉志梅 攝
大棚外的一片區域放置著很多剛剛采摘下的小番茄,張斌經理說到:“兩個人將小番茄采收的話一天才只能采摘三百斤,并且棚內溫度高,番茄體積小,采收是項很勞累的工作。”
張斌經理還帶領著實踐團隊員到達小番茄加工包裝車間,車間分為四部分,分揀,稱重,裝盒,打冷。首先在分揀區將小番茄分為四個等級,完成后進行稱重,裝箱,最后運輸進冷庫打冷。“小番茄進入冷庫打冷后甜度和口感都會有所提高,“釜山八八”打冷后糖度能夠達到11甚至12。”張斌經理說到。

圖為打冷后對“釜山八八”進行糖度測試。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吳延冰 攝
農戶通過網紋瓜及小番茄的種植,學習收獲了許多以前未接觸過的農業知識和種植技巧,垛石街道也將以番茄全產業鏈建設為核心目標,以“做大基地、做深加工、做活業態、做好服務、做強產業”為方法,打造濟陽鄉村振興樣板,擦亮“中國番茄之鄉”名片,多方發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踐團隊員也通過本次實踐切實深入農村,感受農戶種植環境,深入農戶農場,進行實地調研并感受到農村近年來的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讓農村發展壯大,更讓更多青年學子勇擔責任,重返鄉村,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