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動開展前,志愿者也對實踐地做了詳細的調查。西河古鎮位于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西河社區,擁有中國第三批傳統村落名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蕪湖市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研學旅行基地等諸多榮譽。
走在西河古鎮上,老街兩邊的房屋,幽深的廳堂內,門窗上雕刻著精細的木雕,室內空間較大,干燥清凈,屋頂上開著天窗,走廊的兩邊有臥室、起居室、廳堂、廚房等,有的房屋后面還有菜園或者花園。有些人家還保留著民國老式吊燈,舊時代畫報,屋頂上的精致雕刻還能找到幾分過去的影子,滿滿的舊物件難以掩蓋這里曾經的繁華。而如今,西河社區也多措并舉培育鄉風文明。以黨建引領,社區兩委牽頭成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帶頭落實移風易俗重要事項,組織開展民俗文化節等各類文明風尚活動展演,逐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從宣傳入手,加大教化力度,對自然、中小學采取社區聯系干部入戶走訪,發放宣傳資料、面對面解說等方式進行宣傳。此外,還利用宣傳欄張貼宣傳海報、宣傳墻描繪宣傳圖畫,以及開展主題講座等方式加大宣傳力度,幫助群眾深入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用典型帶動,充分挖掘好人好事,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好媳婦好婆婆”“身邊好人”等評選工作,發揮黨員、模范家庭等優秀人群在社區的先鋒帶頭作用,引導群眾在誠實守信、孝老愛親、見義勇為、敬業奉獻等方面創先爭優,帶動社區形成良好風尚。
走在大河沿老十字街路口,眼前矗立著一座氣勢宏偉的鎮大門,周邊用大石條磊砌,高約10米,寬約3米,石條門頭上橫書“西河古鎮”四個筆力雄健的正楷大字,由西河書法名家黃濤先生題寫。在這四個字中,我感受到了“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英勇無畏。六百年的滄海桑田,歷史賦予了古鎮堅忍不拔、英勇無畏、紀律嚴明、服從指揮的西河精神。這是歷史的饋贈與選擇,更是西河人民的奮斗與選擇。全面抗日戰爭期間,西河人民為新四軍三支隊五團的抗日斗爭做出了卓越貢獻。西河群眾的思想覺悟在新四軍的影響下實現了飛躍,西河群眾紛紛踴躍捐款捐糧,組織民運工作隊與服務團,參加新四軍領導的抗日戰爭。艱苦卓絕的抗戰鑄就了西河人民與新四軍一脈相承的鐵軍精神:“聽黨指揮,服務人民;維護團結,執紀嚴明;艱苦奮斗,不怕犧牲。”
通過本次實踐活動,志愿者進一步學習了黨的鐵軍精神。抗日戰爭期間,西河成為新四軍抗日根據地,被賦予了紅色的鐵軍精神,成為革命圣地,鐵軍精神亦在西河古鎮薪火相傳。作為21世紀愛國新青年,我們更應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傳承鐵軍精神,讓紅色精神在祖國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