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防溺意識,綻放青春光芒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如果不重視也會成為人們的生命殺手锏。正值夏季,溺水事故頻繁發生,防溺水宣傳迫在眉睫。實踐小隊給孩子和家長們開設了“防溺水專題講座”,講座開始,隊員們利用投影儀首先播放了一段防溺水宣傳短片,短片中報道了往年全國各地因為溺水發生的慘案,以真實的例子提高孩子和家長對防溺水的重視。隨后,實踐隊員通過多種形式將溺水的原因、防溺水的具體措施和方法教給了孩子和家長們,提醒孩子們不要擅自與他人結伴游泳,不到無安全設施、無救援人員的水域游泳,不擅自施救等。實踐隊長表示希望通過講座的開展提高家長的防范意識,更希望能以點帶面,可以輻射到周邊,為孩子們創建一個快樂安全的假期。
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是兒童個人健康安全的重要保證。孟書記介紹到,大部分孩子一年有1-2次的集體性兒童健康活動,然而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仍為缺失,希望高校大學生用社會實踐的方式為當地兒童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多多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問題。
因材施教,針對輔導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實踐小隊以興趣為導向,通過培養學生對某一科目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接受能力,不盲目灌輸高難度的知識,在健康中茁壯成長,在實踐中快樂學習。實踐隊員對喜歡數學的孩子,引導他們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從身邊發現數學,在現實應用數學,將知識變活而不是將書都死。采取口語小班的方式,及時糾正孩子們的發音,讓他們敢于開口大聲說英語。按照年紀將孩子們分成小組,隊員們幾人負責一組,輔導他們完成課后作業,復習所學知識預習新知識。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求學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寓教于樂,融學于趣,化教于心
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在傳統課程教學之外,還增加了天文地理、黨史教育等科普性課程以及兒童美術、手工等互動性課程,以“面對面教學、手把手引領”的方式與留守兒童進行親密的溝通,關愛兒童的身心健康。兒童美術和手工課程通過“手把手”教學與孩子親密接觸,一步步引導小朋友制作出精美的繪畫和折紙作品,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專注力,也為小朋友的個性發展注入了活力。為提高孩子們的審美體驗,實踐隊員提前查閱網站、書籍,把天文、地理的知識放在一幅幅絢麗的圖片當中,讓孩子隔著屏幕觸摸星空、游歷山川,提高對祖國大好河山的了解和認識。
針對紅色教育,團隊成員組成小小參觀團,有序帶領孩子們走進黨性教育展館學習參觀,用生動明快、深入淺出的語言為小朋友講述了長征、抗戰的紅色歷史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故事,與他們分享雷鋒的小故事,讓他們從小便樹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志向,將愛國愛黨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傳遞到每個孩子的心中。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希望小屋”的全體隊員努力以行動詮釋責任,用奉獻彰顯擔當。給孩子們知識、安全、興趣愛好各方面的幫助,既為新青年,就應以激揚青春和扎實務實的奮進姿態,為推進我國教育公平和均衡發展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