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參觀中國龍山黑陶研發中心的過程中,團隊成員跟隨中國黑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德功老師的引領,共同欣賞擺放在玻璃展臺中的一件件黑陶藝術珍品,親手觸碰黑陶代表作品蛋殼杯,感受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特點。走進龍山黑陶發展與發掘的歷史長廊,隊員們既驚異于龍山黑陶9000年燒制歷史之源遠流長,亦贊嘆于早在大禹時期古人便已掌握的燒制技藝之登峰造極。
精美的黑陶,離不開精湛的工藝。在研發中心總經理胡新苗女士的引領下,隊員們參觀了黑陶作品的現場制作過程,拋光、雕刻、鏤空……經過一系列的巧妙構思和精心打造,火與土巧妙結合,最終形成并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融合黑陶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氣息的匠心之作。隊員們不禁感慨道:在文化變更日新月異的今天,黑陶的發展既離不開高超技藝的傳承,又離不開緊跟時代、精彩奪目的創新。九人圍坐,香茗淺酌,隊員們與胡總經理就龍山黑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開熱烈討論,得知如今龍山文化正逐漸走入人們的視線,文化傳承向好發展,但將其發揚光大之路依舊道阻且長。弘揚陶韻傳統文化,感受非遺工藝之美,不僅是龍山黑陶工藝傳承的當務之急,更是隊員們此次文化調研活動的目的。
實地考察學習之余,隊員們走上街頭,采訪生活在此處的人們對黑陶文化的認識。采訪結果表示,對于黑陶文化,大部分人都有著或多或少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人感到陌生;當地時常會舉辦展覽會進行黑陶文化的展示宣傳,且大多數居民知道當地黑陶文化博物館的存在。對于黑陶文化在龍山當地的影響和傳播狀況,居民們表示,來此處探訪黑陶文化的外地游客較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龍山感受黑陶文化并將黑陶文化發揚出去。在與龍山居民親切的交談中,隊員們大致了解了黑陶文化傳播所面臨的困難和當地人的期望,為日后宣講工作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基礎。
街訪過后,隊員們稍作調整,踏上前往城子崖遺址博物館之路。進入博物館的前廳,沿著雕刻著龍山文化發展時間尺度的石板路,隊員們走在時間里,走入歷史中,一路經過“龍山破曉——西河”“小荊山文化”“文明之星——城子崖遺址與龍山文化”“考古圣地——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濟南尋根——章丘東平陵城”等多個展廳。從簡陋的茅草房到美觀結實的房屋,從簡單的粗制陶器到精美絕倫的蛋殼黑陶,跨越6000余年的悠久文化發展史濃縮于眼前。走出博物館,充滿科技風格現代建筑與展廳內的古老建筑形成強烈的視覺沖擊,恍如隔世。
邂逅龍山風韻,傳承文化基因。蘊匠心于獨創,藏積淀于時間,龍山黑陶的發展史,是一部先民文化的變遷史,一部社會文明的進步史。一天的調研活動結束,在質樸厚重的陶藝文化里,隊員們不僅感受到了龍山黑陶藝術的光輝燦爛,更感受到了龍山先民們開辟莽荒、夯土筑城的偉大智慧,展現了山大學子弘揚非遺文化、傳承古老陶藝的時代擔當和青春風采。相信在接下來的宣講活動中,隊員們必定能充分發揮自身所長,以豐富的展現形式弘揚黑陶文化,講好屬于龍山的黑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