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廉拒腐,尚儉戒奢。”為了進一步了解廉潔知識,培養廉潔風氣,奉響新時代大學生反腐倡廉思想建設主旋律,曲阜師范大學“深扎社會共成長,青春建功二十大”實踐調研團成員于7月2日來到濟寧市兗州區牛運震紀念館,深入了解牛運震的偉人傳世思想,激勵隊員們勉勵自省,秉持初心,為祖國與社會發展添磚加瓦。
廉政文化,熠熠生輝
“歲寒三友松竹梅,仕途三寶勤儉廉。”一名黨員,要永葆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一名官員,要一心為民,清廉做事,清白為人。在講解員的講解下,實踐隊員參觀了紀念館的“空山堂”、“立德”廳、“立功”廳、“立言”廳等展區,展區展示的是清代廉吏牛運震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為官十年期間的為官理念、傾情為民的事跡,實踐隊員感嘆牛運震實心為民、勤于政務的高尚品德,從中華民族傳統廉政文化中汲取歷史智慧。同時,隊員們參觀了牛運震的文學作品,一幅幅書畫作品,表達出清代廉吏牛運震對“儉”“簡”、“檢”三字箴言的美好愿望,也給實踐隊員們傳遞了清廉做事,清白做人的廉潔文化。
移風易俗,清風徐來
古人云: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史為鑒,是正確認識世界的一個基本方法。通過這次的參觀和講解,實踐隊員了解到,對于黨員而言,學習黨史的意義遠不止于此一一學習黨的基本知識,是每名黨員必須履行的基本義務;加強黨的歷史知識教育,是促使黨員從思想上真正入黨的必要途徑。尤其對于擔負特殊職責使命的而言意義更不止于此,只有勤學常溫黨史,對黨的歷史了然于心,才能更好的擁護黨,追隨黨。通過親身感悟,實踐隊員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共黨員的廉潔,在官員的帶領下,對整個牛運震紀念館的主題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每一位同學的心中,留下了一顆紅色的種子。
嚴守底線,防微杜漸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共產黨人的做人之本;潔身自好、克己奉公,是領導干部的從政之基。”廉潔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僅是對黨內領導干部的政治要求,也是對每一位社會成員的道德規范。在講解員的講述下,實踐隊員了解到牛運震老先生的豐功偉績,如:創設書院、平反冤案、編查保甲、革除陋規、開渠灌田、清理田賦、抗震救災等等,即使是在為民辦實事之后,百姓為了感謝他而送的一些東西也都被他拒絕,他防微杜漸,始終嚴守自己的底線。在這一系列的事跡中,實踐隊員感受最深的便是牛運震老先生勤政廉潔的精神。他認為“儉而不貪能行善政,簡而不繁方不擾民,檢而不縱可控制自己的言行。”通過他的話語,實踐隊員們認識到了廉潔奉公的要求和做法,給隊員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模范帶動作用。
廉潔從業,繼承傳統
牛運震紀念館所在地牛樓村,依托現有資源,轉變發展模式,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注重環境改善問題,以優秀傳統文化涵養文明新風尚,基層領導干部繼承革命先輩們廉潔從業的優秀傳統美德,得到居民們的廣泛支持。牛運震老先生廉潔從業,執政為民的品德在當地得到廣泛的宣傳和學習,正是由于這一美好品質的傳承和發展,才使得當地基層領導干部得到群眾的支持,進而順利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這與現如今國家大力弘揚廉政為民,嚴厲打擊貪污腐敗的觀點相一致,經過數百年的考驗,廉政為民這一執政觀念依然得到群眾的歡迎,這足以說明此觀念的正確性和可行性。
在此次實踐調研中,實踐隊員緊跟講解員和指導老師的步伐,參觀學習了牛運震老先生的生平以及代表作,深入了解和感受了牛老先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及其以廉政為民為主要的美好品德,通過調研也發現了當地基層領導干部落實廉政為民的品質,在群眾的支持下,努力推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弘揚優秀的黨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