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學院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實踐活動
202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為此學生們于暑期開展實踐活動。都知道紅色基因是一種革命精神的傳承,紅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領未來。“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孕育了永放光芒的抗洪搶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北京奧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為此同學們在不同地區都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活動。
丹寨非遺學習合影 鄭澤睿 供圖
非遺傳承一直都是人們所日益關注的問題,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5周年的活動上,同學們了解到了蠟染、刺繡、古法造紙和銀飾鍛造。蠟染是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刺繡,別名針繡,是針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非遺是我國的寶藏,代表著精神與文化的傳承,在如今信息時代,同學們應該充分學習和發揮紅色精神,為非遺的未來獻出一份力。
隨著當代社會的急劇發展和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流傳于民間的傳統手工技藝產品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生活。作為年輕一輩,同學們應當有所自己去主動理解、學習相關知識,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去幫助老人們了解。
不僅關心內在,也要強身健體。在我運動我健康的號召下,同學們在假期也沒有放松不光自己鍛煉,也帶動家人朋友,一起運動一起享受運動的快樂。伴著落日余暉,公園里留下的汗水是也未嘗不是一種紅色精神,擁有強壯的體格是為祖國奉獻的基本條件。
關注健康活動合影 趙文星 供圖
家鄉與老人宣傳合影 曹國奔 供圖
最后還有一小批同學,可能因為疫情狀況下沒法外出,但他們也并未忘記活動,主動向身邊老人家講述宣傳紅色精神。有些老人家們可能曾經是重大事件的參與者,根據他們的細節的補充,同學們也收獲到了不少。
家鄉與老人宣傳合影 閆昱妃 供圖
在此次活動中,同學們身體力行地傳承紅色基因,也對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加深了愛國主義熱情。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們一定會不斷反思,不斷完善自我,爭取做一個更好的自己,更好地奉獻祖國。
江蘇科技大學自動化學院 銀彬渝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