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許明月)8月5日,湖南工商大學三下鄉調研團隊“只此青綠隊”在指導老師李諺斐的帶領下,參觀并研究了湖南省常寧市西嶺鎮平安村的油茶基地,體驗了平安古榨的榨油過程。
平安村是全國唯一的油茶小鎮,擁有1700多年油茶栽培歷史的油茶小鎮平安村,油茶文化底蘊濃厚,百畝油茶萬斤油,既討老婆又蓋樓。油茶是平安村的支柱產業,在山頂的油茶種植基地,放眼望去,漫山都是連片的油茶林。油茶是平安村的傳統產業,也是近年該村脫貧奔小康的致富產業,全村現有油茶林面積9000余畝。只此青綠隊徒步上山,被現場場面震驚住了。一眼望去全是油茶樹,密密麻麻,像一片油茶海,似乎也走不到盡頭。經過觀察,只此青綠隊發現每顆油茶樹都接近人高,長得十分旺盛,每一棵樹都枝繁葉茂,正值八月份,也有不少的油茶樹開出了果子,沒一顆果子圓潤潤的,粒粒飽滿,大小跟一個女孩子的拳頭差不多。但此時油茶并未達到采摘期,據當地人介紹,油茶的采摘期在十月份,屆時全村只要有勞動力的全部會集中去采摘,甚至還會發動其他村民來幫忙,可見采摘工作量之大,油茶種植面積之大,結果之多。
古老的榨油工藝,是平安村標志性的文化遺產之一。當天,只此青綠隊隨當地負責人進入平安古榨的作坊中,看到了榨油的產生過程,榨油的傳統工具,并且團隊成員一一仔細研究了每個工具的使用方法。據當地人介紹,我們得知常寧的油茶榨油技藝,距今也有1700多年歷史,是一項古老的民間手工技藝,也是常寧人們家喻戶曉,并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一項手工技藝。常寧油茶榨油技藝,采取人工杠桿壓榨方法從油茶籽榨取茶油,被常寧人們稱為“土榨法”和“熱榨法”,且不依賴任何現代機械設備,榨出的油質純、色澤亮、氣味香、口感好、營養價值高。平安古法木榨工序包括采籽、碾籽、蒸麩、踩餅、榨油等環節。榨坊借助水力驅動水車,榨坊師傅將烘干的茶籽仁放入碾盤內,利用流水驅動碾磨將茶籽碾碎,再將碾碎的茶仁蒸熟。接下來就是踩餅,先在地下放好鐵匝,鋪上金黃的稻草,將冒著熱氣的茶粉倒進鐵匝,赤腳踩平踏實形成圓餅,再將茶餅裝進木榨槽,就開始榨油。開榨時,需要揮動懸吊在空中的巨大油槌,對準油槽側面的木楔用力撞去,在榨槽的擠壓下,金黃的茶油噴灑而出。
通過對油茶基地的參觀和研究以及對平安古榨的初次體驗,只此青綠隊對油茶原材料的種植及加工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作者:許明月來源:實地調研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