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日照7月7日電(通訊員 趙一帆)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留守兒童問題逐漸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在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留守兒童缺少父母在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極易產生心理認知方面的異常。旨在助力“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建設,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提高留守兒童綜合素質,7月5日,曲阜師范大學翻譯學院“譯心守望·情暖童心”實踐隊立足于山東省諸城市林家村鎮教育實際和留守兒童成長需要,發揮專業、人才等優勢,采取心理游戲等活動形式,聚焦在實踐層面扎實推進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實踐前期,根據走訪調研等相關活動數據,實踐隊員為留守兒童建立了個人檔案,進行動態管理機制。預先通過聯系街坊鄰居了解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情況,為心理游戲的設置和進行奠定了良好的背景基礎。此外,實踐隊員圍繞心理游戲開展的試點陣地進行了積極討論。在村委會的建議下,最終選定在林家村小學操場開展心理游戲活動。在心理游戲的角色分工方面,除了各實踐隊員作為孩子們游戲活動的引導者,學校教職工主動提出擔任孩子們的“代理家長”,這為活動開展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實踐隊員的充足準備得到了村委會和村鎮居民的一致認可。
在實踐隊員的組織下,孩子們有秩序地來到學校操場。經過實踐負責人和“代理家長”的動員,孩子們自覺站好方隊,聽從引導者對游戲規則的講解,并積極提問相關游戲事項。伴隨著歡笑聲,“盲行”、“抓尾巴”、“大風吹”、“同舟共濟”、“情有千千結”等游戲在操場上得以開展。這些游戲目的在于緩解孩子們的心理壓力,疏松不良情感,提升綜合素質。在團隊游戲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友情與合作的力量,這同時促使他們在交往中認識自我,接納自我,增強自信,信任他人。接著,實踐隊員開展“心靈溝通”游戲,他們首先讓孩子們結伴組隊,互相分享自己與父母的美好回憶,坦白訴說對他們的真摯感情。實踐隊員作為傾聽者和開導者,被分散到孩子們的隊伍中去。有時指引與開導固然重要,但孩子們缺少的可能更是坦白的機會,在這一點上,有相似經歷的孩子總能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在最后一個環節,實踐隊員通過事前準備的孩子們的個人檔案,開展“親情電話”活動。之前的訴說活動使他們的情感表達更加直白,父母與孩子的心在此刻無比貼近。
實踐后期,孩子們的情緒基本穩定,并且積極參與“撿拾垃圾環保小游戲”。環保意識在當今社會至關重要,對孩子們環保觀念的培養也要從小抓起。孩子們都積極做出保證“知道了打掃衛生的辛苦,以后再也不會亂丟垃圾了!”每個孩子童稚的笑臉都被記錄在鏡頭下,雀躍的氣氛感染眾人。實踐隊員收集完孩子們撿拾到的垃圾后,開始為孩子們頒發游戲獎勵。每個孩子的積極表現都得到了肯定,“這是屬于最勇敢小朋友的本子。”“這支筆是最活躍小朋友的象征。”拿著屬于自己的獎品,孩子們有序站隊回家,互相分享著自己今天的感受。
“我家的孩子有點孤僻,從小離開父母,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也不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今天的社會實踐真的是很好,謝謝你們!”“我們家的條件不太好,孩子也有點叛逆,今天可算是開心了!”孩子們的家人一一對實踐隊員表示著認可和感謝。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監管的缺位和親情的缺失,但豐富多彩心理小游戲的開展,不僅帶給了他們無拘無束的快樂,還使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了自我反思,感悟,收獲與成長。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意義在于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為建設穩定和諧的社會貢獻大學生的青春力量。留守兒童弱勢群體是社會快速發展的直接后果,社會各界理應采取更多有力的措施來保證他們的健康成長。祖國的棟梁之才也同樣源于他們,關懷這些有著獨特成長環境和經歷的孩子們,是廣大社會人士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