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做一些讓自己感動的事兒”
談及支教的選擇,正如一米陽光成員余梓怡所說:“我們要做一些讓自己感動的事兒!”在一米陽光二隊的隊伍里,隊員們幾乎都是來自山東、安徽、浙江等四川省外地區(qū)的,為了共同的目標與信念,支教隊員輾轉(zhuǎn)上千公里,日夜兼程,于7月29日抵達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回馬鎮(zhèn)的金山村,并于7月31日正式開始授課。
初至金山村,日常生活中的諸多問題都極考驗著團隊成員的協(xié)作能力與整合能力,尤其是做飯問題,由于團隊中幾乎所有的成員都是做飯“小白”,做飯是團隊有序開展工作路上最大的“攔路虎”。盡管如此,團隊成員也竭力克服困難,或利用電子設備查詢飯菜做法,或請父母親人遠程指導做飯,或向團隊中有經(jīng)驗的成員請教……從什么也不懂到漸漸熟練掌握火候的大小與調(diào)料份量的多少,不少的“初手廚師”都在金山村里留下了首次做飯的經(jīng)歷,也為自己的成長倍感驕傲。
由于村子是由水井供水的,團隊成員也時常面臨著缺水的風險。在極缺水的時候,團隊成員有時不得不在經(jīng)歷一天的勞累后放棄洗澡的想法。在隊長的帶領下,團隊中的男生也會前去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打水,再抬回宿舍,所以全體成員都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清水。平時,團隊成員也非常注意節(jié)約用水,一水多用,并以生活為大課堂,在支教的過程中向孩子們傳遞節(jié)約用水的理念,運用生活的靈感,培養(yǎng)孩子們的節(jié)約品質(zhì)。
“支教是一個教學相長、雙向奔赴的過程”
在團隊成員高遠的心里,支教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支教并不僅僅是作為老師的一方向孩子們播撒知識與希望的渠道,也是孩子們以其單純的個性、奇思妙想向支教老師傳遞靈感與快樂的過程。
在給初中部授課前,團隊成員金秋韻與高遠都會認真?zhèn)湔n,每每上課前夕,都要學習上好幾個小時,以求第二天能夠呈現(xiàn)最佳的課堂效果。在課堂上,初中的孩子們超乎支教隊員們意料的積極,他們拿出筆記認真記錄,對于老師的提問,他們也會競相回答。“他們的眼里真有渴求知識的光。”金秋韻表示,“甚至在課后,他們還積極向我們反映,希望能夠教授化學課,他們想學習一些化學知識,為下學期化學課程的開展做準備。”學生的求知也使老師更加意識到支教的意義所在,為不辜負學生們認真求學的態(tài)度,支教隊也積極調(diào)整課程,熬夜備課,開始準備化學的授課。
相比于初中生的成熟,幼兒園的孩子們還像稚嫩的花朵般含苞待放,他們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一上午都投身在繪畫的海洋里。擁有無限想象力的孩子們總會繪出一些看似奇怪而不失創(chuàng)意的作品。在他們的筆下,云朵可以長在樹上,汽車能夠駛進海里,狼與羊可以牽起手來,太陽與星星能夠一起在天空閃耀……這一切都讓守護在他們身側(cè)的支教隊員們深切感受到他們的純粹與創(chuàng)造性,也帶領著支教隊員重返童真,再次體驗童年的快樂與美好。
對于孩子們而言,支教隊也許只是其生命中的匆匆過客,而對于一米陽光支教隊的成員而言,此次支教的經(jīng)歷必然是終身難忘的,孩子們的笑容也將永遠定格在支教隊員的記憶中。在接下來的半月支教之旅中,隊員們會傾盡所能,為孩子們下學期的學業(yè)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