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調研團的成員們從學校出發,帶著香蕉和葡萄見到了黨群活動中心負責人,進入大門,迎面看到的是黨群活動展示墻,負責人向團隊成員介紹到,為了自治管理家園,使生活變得更生動有趣,不僅建設了展示墻,更建有書畫作品展覽廊廳、棋牌室、閱覽室等活動場所,供大廈內老人休閑娛樂。再往里走,團隊成員見到了很多步伐蹣跚,頭發花白的爺爺奶奶,通過負責人的介紹才知道,原來東鑫大廈樓宇黨支部成員的平均年齡為75歲,年齡最大的85歲,最小的66歲,并不完全是退休人員,還有些是在職員工。隨后,大家圍坐在一起,爺爺奶奶們向團隊成員介紹大樓故事。
當團隊成員問到;”是如何把東鑫大廈變成“幸福大廈",能否詳細講解一下?”,東風汽車公司退休職工陳建華爺爺說:“樓宇黨支部的成員們積極組織開展活動,每年春節都會舉辦樓宇新春聯誼會,最典型的節目有原創歌舞、少兒器樂演奏、反映大廈居民生活的自編自演文藝節目等,每年這個時候樓下聚滿了人,大家在一起熱熱鬧鬧愉快過年,有些搬離大樓的住戶也會來參加。”這讓團隊成員在腦海中不禁有了畫面,新春佳節,老老少少齊家歡樂的場景。前任校長宋爺爺又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6月,七樓一居民突發急性膽源性胰腺炎,因為家庭困難無錢醫治。黨支部得知后,發動全樓居民成功為她募集醫療費12305元,幫助病人渡過難關;2017年端午節,樓宇開展集體包粽子活動,樓棟105歲的老壽星吃著送上門的粽子感動的熱淚盈眶;2013年冬天,一位80多歲的居民摔倒在自家衛生間,由于兒女都不在身邊,老伴焦急萬分便撥打了聯系卡上的電話。黨支部接到電話后,立刻聯系在家的年青人和車,把老人及時送到醫院救治,這些都是發生在大樓里的暖心故事。”團隊成員們聽后感慨到,雖然這些都是一件件小事,但是卻溫暖了大廈里每一個人,大家相互幫助、相互照顧,或許這就是爺爺奶奶們幸福的原因。
堅持跟黨走,永遠信任黨。大樓居民張奶奶說,她不是黨員,那個時候讀書是為了祖國而學習,這個動力是很大的,參加工作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她原本是北京人,但是她響應了國家的號召,來到了這里發揮自己最大的能量。即使步入高齡,但是爺爺奶奶們從未丟掉身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負責人向團隊成員說到:”雖然東鑫大廈都是些高齡老人,但是依舊時刻關心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2017年,全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社區干部要將大廈院子里堆放的雜物清走,遭到了部分業主的反對。黨支部了解后,將8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主題定為“沖刺全國文明城、東鑫大廈在行動”,并召集大廈在家居民一起學習政策,理解文明城市創建重要意義。當晚,堆放雜物的業主主動將雜物搬走。“大廈里的爺爺奶奶們向團隊成員表達了一朝入黨,終身為黨的信念,激發了成員入黨的決心。
為了樹立大廈形象,負責人還說:”黨支部發動居民成立了銀發志愿義工隊、銀發合唱團、銀發舞蹈隊,塑造了東鑫大廈銀發品牌,讓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據負責人描述,樓宇支部注重發揮引領作用,力所能及地為大廈里老年人組織活動,讓他們在感受黨組織的溫暖中激發正能量。黨員發動樓宇居民自愿為銀發閱覽室捐書,由銀發志愿者每天收取報刊,整理打掃衛生;用人脈聘用專業的聲樂、舞蹈老師免費指導銀發合唱團和舞蹈隊排練。在“銀領”潛移默化影響下,小區老人摔倒了,有人伸手去扶;買菜拎不動了,有人順手拎一程;孩子上學沒人送,有人主動“捎一腳”……團結、友愛、互助的風氣在東鑫大廈蔚然成風。團隊成員們聽后都十分的敬佩,更深刻的體會到黨領導的重要性,努力學習,永遠聽黨話,用實際行動響應黨的號召,這是當代青年應當認識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