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年老師,來自山東理工大學,主修生物科學專業,田慶年老師自幼便對生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對生物了解頗多的她希望讓更多牧區的孩子們拓展視野,更多的探索這一領域。于是,當得知“向草原”公益文化夏令營正在招募趣味課程教師時,她毅然決然的報名參加。她說,她希望將自己所具備的生物知識傳授給更多的孩子們。當談及開設植物標本課程的原因時,田慶年老師解釋道:“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專業在本學期開設了野外實習的標本制作課,所以我對植物標本的制作有著過硬的知識。另一方面,植物標本本身是一門實踐多于理論的課程,這也能夠激起孩子們的更多興趣。”
由于種種原因,田慶年老師較晚才趕往夏令營現場。一到奈曼旗三中中學,田慶年老師便開始了忙碌的備課過程。在她看來,生物的學習應該從身邊的一草一木學起。于是,田慶年老師早出晚歸,拍攝校園里的各種植物。通過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查找資料,田慶年老師梳理好每一種植物的名稱以及用途,以便保證在課堂上帶給孩子最精彩的、最細致的講解。
田慶年老師的植物標本課程分為兩種模式,先是進行課堂理論教學。田慶年老師通過視頻的播放以及自己的輔助講解,給孩子們科普了一系列植物標本的制作方法,然后通過圖片的呈現來拋出問題,進而引導孩子們來識別校園里的各種植物。
“這兩種植物哪個是月季哪個是玫瑰”,隨著問題的提出,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左面那個是玫瑰,因為它有刺”“不對,右面那個是,玫瑰的葉子形狀是圓形的”,田慶年老師笑著搖搖頭,同時給出相應的提示:“大家可以仔細觀察一下兩種植物的葉子”。
“質感!月季的葉子質感光滑,而玫瑰的葉子質感粗糙。”一個孩子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大聲地給出自己答案。“回答正確!”,看著孩子們都恍然大悟的表情,田慶年老師感到很有成就感。“雖然大部分孩子對身邊的植物特性不是了解,但是引導孩子們思考確實非常重要的。”就這樣一點一點的給出提示,孩子們也隨著田慶年老師的提示進行相應的思考,很快大部分孩子們就能記住并且識別校園里的各種植物。
在保證孩子們具備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后,田慶年老師便開始帶領孩子們游逛校園進行室外的實踐教學,“門口這個花是什么,你們看它紅紅的,一串串的,很漂亮”,“它叫一串紅,那面那些橘色的花朵叫萬壽菊,屬于菊科類的植物,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回去查一下相關的資料。”田慶年老師事無巨細的對每一個植物進行相應的解釋。對于這些未知的事物,孩子們充滿了好奇,一個個都望著老師,認真的聽老師解釋。當自己的疑惑被解答時,孩子們的臉上總會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截至目前,孩子們還沒有進行植物標本的制作,不過在接下的日子里,田老師會給參加夏令營的每一個孩子進行相應的實踐指導,幫助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出一個滿意的植物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