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主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貫徹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鄉村振興青研團實踐團隊始終堅持國家戰略高度出發,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這一宏偉事業中來,曲阜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鄉村振興青研團”實踐團隊于2022年7月5日前往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陳疃鎮——藍莓之鄉進行實地調研。通過走訪、訪談陳曈鎮工作人員和居民等方式了解當地的發展情況以及發展模式,號召廣大青年大學生關心、關注鄉村發展,為鄉村發展獻智獻力。
在進行實地調研前,團隊成員在網上搜集有關陳疃鎮的發展歷史和現狀,得知該鎮發展有“兩大寶”——特色產業和水庫精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弄清兩者在當地的發展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則需要團隊成員走進陳疃、深入群眾中去探索、發現。因此,實踐團隊的調研方向主要圍繞“特色產業”和“水庫精神”兩個方面進行。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重特色
產業興,百業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團隊成員在路途中,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中國藍莓之鄉”的鄉村標識牌,足以見得藍莓產業是該鎮最具識別特色的標志。待成員下車到達實踐地點——陳疃鎮,便看到了大片的藍莓種植園,成熟的、未成熟藍莓掛在植株上。團隊成員上前詢問藍莓種植戶藍莓生長習性、收獲季節、用途等相關問題,農戶耐心地回答到:“這藍莓喜溫喜濕,我們這邊主要都是大棚種植,也有一部分像這樣在田間地頭的,不過也需要薄膜覆蓋。收獲季節就是夏季,大棚種的6~7月份就成熟了,這你們也能看見。要說起這藍莓的用途,大部分是進行再加工的,制成藍莓餅、藍莓酒、藍莓飲品什么的。”通過與該種植戶的交流中,團隊成員得知當地在今年6月17日舉辦了日照市第十屆藍莓文化旅游節——暨京東生鮮產業帶“雁湖精品”品牌發布活動。實踐成員訪問當地工作人員提及此活動,工作人員介紹到“這活動是聚焦我們鎮藍莓的優勢資源,打造品牌效應為藍莓產業賦能,拓寬銷售渠道的這么一個活動。”深入了解該活動主要是立足特色,政府搭臺,主體擔當,共榮共享的形式圍繞“品牌打造、品種培優、數字農業、電商賦能、貿易促進”等等多個方面,目的就是為了帶動當地農業發展,增加農戶的收入來源,促進鄉村振興。
弘揚水庫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日照水庫精神記憶館位于陳疃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通過“水利·命脈、水庫·攻堅、飲水·思源、水潤·家園”四個篇章展示和場景再現,營造了可視化的城市記憶,進一步挖掘和弘揚了60年前日照水庫建設的艱苦創業歷史和黨員群眾“擔當、實干、協作、奉獻”的日照水庫精神。
圍繞水庫精神,團隊成員主要采訪了參與水庫建設的老黨員們,他們講述了當時參與水庫建設的艱苦條件、建設過程負責的工作、自己參與水庫建設的原因等等。團隊成員在采訪過程最大的感受就是老黨員們在建設過程中的“苦”,盡管條件很惡劣,但老黨員們也是堅持完成水庫修建這一造福當地百姓人民的偉大工程,他們這種不怕吃苦的精神無疑是該村乃至日照市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后輩努力拼搏。就如參與水庫建設的退伍老兵張之頏爺爺所說的那樣:“黨員要接受考驗,你要聽黨的話,服從黨的指揮,當讓你干什么就干什么”,爺爺淳樸的話語反映了當時年代對黨忠心的純潔感情。采訪完畢后,團隊成員分別針對自己所采訪老人進行交流,可以總結出當時建設的艱辛和建設者們為該村做出的犧牲和貢獻。
之后,當地政府人員還向團隊成員講述水庫在防洪減災、保障工農業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當年在水庫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擔當、協作、實干、奉獻”的精神也傳承至今,也成為當地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經過實地走訪了解到陳疃鎮產業發展與精神傳承并重,當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藍莓種植、加工等特色產業同時又繼承前輩吃苦耐勞、積極樂觀的水庫精神。水庫精神給予鄉村發展以強大的精神力量,塑造一個鄉村的精神面貌,而產業發展又為當地居民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實踐成員在該村政府工作人員的回答中,深刻感受到當地發展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陳疃鎮的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