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寬銷路,打造多元高效銷售渠道
實踐隊走訪了位于潛江市區的中國潛江小龍蝦交易中心,該中心成立于2017年,旨在為全國小龍蝦消費者打造集線上線下一體的綜合交易平臺。依托于獨立自主打造的線上平臺——蝦谷360電商平臺,交易中心憑借五年的發展便已經形成初具規模、輻射全國、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自商戶收購到物流運輸一整條產業鏈。中心負責人朱副主任告訴隊員們,每年3月18日是潛江市小龍蝦開捕節,隨著氣溫的逐漸回升,交易中心也會逐漸迎來交易旺季,屆時交易中心所有線上交易平臺將持續高效運轉,保證鮮蝦及時發貨、增產創收。在去年4月30日,小龍蝦僅一日銷售額便高達一千九百噸,而潛江市各個鄉鎮還有七個分中心,累計發貨量也達到了六百噸。在實踐中心調研同時,實踐隊員也注意到各級政府對潛江市蝦產業大力幫扶,提升抗風險能力,以行穩致遠、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冷鏈運輸的沖擊,潛江政府及時拓寬小龍蝦銷售渠道、出臺本地兜底政策,有效克服滯銷停售難題,隨著全國抗疫形勢日趨明朗,目前小龍蝦銷售產量已經恢復并遠超疫情前;而聯合建行、農行以及農村信用合作社推出的小龍蝦“隨心貸”,針對龍蝦商販無抵押低利率快放貸,亦成功解決不少龍蝦商戶淡季引苗的燃眉之急。經過本次調研,實踐隊成員意識到,打通產業上下游、融合產業發展,匯聚合力,方可擴大產業規模經濟、更好打造區域品牌,而政府的指導幫扶政策更是當下實體經濟的定海神針,讓潛江龍蝦的品牌走得更遠、更穩,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路。
綠水青山,開啟產業鄉村振興篇章
同心村處于依山傍水、風景宜人,近年來在村黨支部號召下紅紅火火發展起小龍蝦產業,譜寫了一曲紅綠交融的鄉村振興曲,書寫著生態環境友好的脫貧新篇章。實踐隊員驅車數小時前往當地村委,對村黨支部陳書記進行了采訪。陳書記向實踐隊員們介紹了同心村龍蝦養殖業發展現狀,同時也講述著身邊村民們一件件真實故事,向大家生動展現了脫貧攻堅背后老百姓生活真真切切的改善。午后,實踐隊員們深入村鎮農戶家中,走進田間地頭,感受潛江“蝦稻共作”的特色農業模式。土地流轉的益民政策、科技人才的大量引入,讓全村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更多年輕人也愿意留在故鄉守望這一片蝦稻田地,共同富裕的夢想對于同心村村民而言不再遙遠。
產學結合,培養高端專業技術人才
實踐隊在實踐第三日走進潛江市小龍蝦烹飪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對話一線教師,也親自體驗學習了一把制作小龍蝦的樂趣。縱使是周末休息時間,龍蝦學校的陳老師還是熱情招待了社會實踐隊的同學們。自2016年辦學以來,龍蝦學校嚴格把控學生人數,精細優化教學質量,發揮優勢、集成資源,培養了一批批龍蝦烹飪方面的專業人才。2019年,龍蝦學校憑借118道各具特色、口味多樣的小龍蝦菜肴成功斬獲吉尼斯世界紀錄;龍蝦學校同時也具備四項國家專利技術和專利設備,舌尖上的小龍蝦牢牢抓住了消費者的味蕾。訪談結束后,陳老師帶領實踐隊的同學們手把手教學烹飪技巧,大家在妙趣橫生的實踐中也深化了小龍蝦專業知識與專業實踐之認知,更加明白產學研用結合思路寶貴之處。
政策助力,打造龍蝦特色產業鏈條
為有效推動潛江小龍蝦產業和營商產業深度融合,在市委市政府扶持下,小龍蝦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于去年十月應運而生。作為全國獨此一家的專業隊點機構,發展促進中心旨在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深度打造小龍蝦的特色產業鏈;同時聚焦潛江市龍蝦產業痛點所在,形成產業報告與解決方案,定期與市委政府深度討論。在與中心楊主任訪談過程中,實踐隊員們也了解到,龍蝦產業運營模式尚且存在弱環,仍需引進先進發展理念,同時延伸拓展龍蝦產業鏈,培養潛江特色知名品牌。發展促進中心也將在未來持續發揮技術優勢,形成區域戰略特色,使整個產業長盛不衰。實踐隊的主要調研內容在2022年7月4日圓滿結束。
潛江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武漢城市圈、鄂西生態文化旅游圈、長江經濟帶、漢江生態經濟帶等湖北“兩圈兩帶”戰略的重要節點城市。小龍蝦產業作為前進發展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是造福全市人民的致富路、幸福路。回顧實踐過程,實踐隊在小龍蝦交易中心領略到龍蝦發展的全新思路;在同心村見證了龍蝦產業脫貧攻堅的卓越成效;在潛江小龍蝦烹飪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切身體會到產學結合的巨大優勢;最后也在小龍蝦產業發展促進中心思考產業發展的未來走向。“路漫漫其修遠兮”,鄉村振興、產業興農的理念正從一份份政府文件中走出,在城市學校、山林田野得到充分的實踐,實踐隊員們相信,未來的龍蝦產業一定會朝著人才興旺、產業融合的方向大步前行。短暫的實踐之旅讓實踐隊受益匪淺、收獲頗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