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點發力,因地制宜
在棲霞市國路夼村,團隊成員在與該村深度度合作的華毓公司的韓經理的引導介紹下了解到,該村目前結合當地天然地理條件,分三大板塊——杜仲樹、金銀花、桑樹三種植物的種植和后期加工等相關產業為鄉村主要產業支柱。
杜仲樹在當地已經有很長時間的種植歷史,但以往主要采用樹生環切樹皮取樣的方式收集所需的資源,不僅種植和采收效率極低,且對于杜仲樹自身相對較弱的回復能力來說環切這一采收方式傷害極大,而近年來在華毓公司相關技術人員的引導之下,當地村民開始對杜仲樹有選擇性的進行修剪,從以往的樹生種植方式逐漸向叢生轉變,采收方式也從原來的環切樹皮采收樹汁改良至采收樹葉,從樹葉中提取所需資源。叢生提高了單位面積下杜仲樹的種植量,同時改良了杜仲樹的生長發育條件,而采集樹葉這一方式與環切相比在保證了資源獲取的前提下同時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對于杜仲樹本體的傷害。不僅采收方式相比以往有了創新,同時當地也積極改進后期對于杜仲樹的加工方式和杜仲樹潛力的發掘——嘗試使用杜仲樹葉制茶,結合生物相關特性培育杜仲蟬等,在保護林木的前提最大程度地發掘杜仲樹的價值。
桑樹作為第一批列入藥食同源的植物,在當地也相當受重視,為提高長勢在技術人員的組織下今年進行了一次春伐產量目前相當可觀。金銀花等相關加工也為當地村民帶來了不小的收益,與以往沒有技術人員支持的境況相比,如今得到技術支持的國路夼村對于自然資源的開發有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真正做到了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
協調資源,積極創收
對于當地大部分居民遷至城中居住,閑置房屋居多的局面,當地村政府有意向與華毓公司合作整合資源,利用當地紅色資源及優美風景和獨特的種植采收文化發展民宿,促進當地旅游業的發展為居民謀求更多的利益。同時鄉村旅游的發展也有益于當地文化的傳播和示范作用的擴大。該村本為山村,相對較適宜發展林業,但林業成本回收周期相對農耕較長,回收難度相對較大,而發展旅游業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林業的部分缺陷,在林木生長期進行鄉村旅游業的發展,能一定程度上回收該行業發展的成本,同時也能使當地的脫貧致富的文化等得到一定的傳播,有正面的積極的傳播作用。該村還計劃建設學生教育基地,現已成功建立與中小學對接的鄉村實踐基地,有相當一部分大棚種植用作學生教育和實踐認識,據當地人介紹,該村正在努力籌備建設,計劃建設一個有能力與高校對接,體系更為完善成熟的鄉村教育實踐基地,從少年抓起,從青年抓起,對學生群體進行一定的鄉村教育,讓學生真正能夠認識到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必要性,從青少年開始培養一批鄉村振興接力者,為未來做準備,這一計劃不僅是為當下該村脫貧攻堅做努力,更是為了未來的更大方面的鄉村振興在做準備,這一舉措值得記錄和學習,作為范本在更大范圍內試行。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隊員們在了解了當地創收營收方式和脫貧方法對于鄉村脫貧攻堅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始終不能忘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教誨和初心,在最大程度帶領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絕對不能忘記對于環境的保護。本次國路夼村的調研便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如何在保護環境,做到人與環境和諧相處前提下進行鄉村攻堅脫貧,打贏攻堅脫貧戰的范本。國路夼村的成功說明了在該村實行的一系列措施的可行性和實操性,也讓我們看到了鄉村脫貧攻堅,脫貧致富的可能性。滴水石穿,聚沙成塔,相信只要廣大人民團結起來,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輩當以青春為接引,助力鄉村之振興。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聚吾輩之力成一股洪流,定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打響這脫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