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一 七百弄風光
7月12日,我們一行6人對七百弄鄉街道的一些商戶開展調研。從商戶口中得知,鄉村發展變化確實很大,相比于五六年前,這里的醫療水平提高了,鎮上建立了衛生院,方便了村民們的就醫,交通變發達了,山路雖然受地勢影響較大,但建設還比較完善,不過對于街道有一定的灰塵污染。教育方面,保安鄉開設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學校里面有多媒體等基礎教學設備,學生們在校的娛樂活動有籃球、排球等。

圖二 團隊成員采訪商戶老板
7月13日,我們在同學舅舅的帶領下前往廣西河池大化縣弄良村,進行少數民族特色旅游助力鄉村振興調研。我們調研的幾戶人家中,獨居老人占四分之三,他們的兒女大多久居外地,原因主要是這里的發展受限,種植農作物只能維持基本的溫飽,為了增加收入、孩子教育等原因選擇離開家鄉。發展受限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地理環境,這里的種植面積較小,且農作物中只有玉米適合在這里種植,還有村民進行養殖,但這里的山路寬度不夠,無法用貨車來運輸規模較大的養殖材料,限制了發展。過窄的山路同時也對村民出行帶來了不便,大多數山路只允許一輛轎車出行,在趕集日子,會有大量轎車相向而行,此時只能倒車到會車點進行疏通,山路還有待完善。我們也了解到了政府對村子發展的一些幫扶政策,如危房改造和建房補貼、農產品種植補貼、60歲以上老人每月可領經濟補助等。交通不便,村子里的人也不多,但村民之間都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盡管發展受限,但他們對生活的熱情與淳樸的笑容一直在!

圖三 團隊成員對弄良村村民進行采訪
7月14日,我們前往廣西河池大化縣弄良村村支部,向村支部書記了解了關于當地的發展狀況,以及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村支書向我們介紹了弄良村響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及脫貧攻堅的發展措施。弄良村地處大化縣瑤族自治區七百弄鄉,這里是最貧困的鄉鎮之一,受地勢地貌影響,這里脫貧攻堅過程較為緩慢,但同時這里的地勢地貌也為鄉村發展帶來了機遇。這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是發展旅游業的好地方。因此,七百弄決定依托優美的自然風景發展特色旅游。但是,在發展中也遇到過不少的問題,比如:要想在這里開發景區免不了要在陡峭的山壁上修建道路,而這里的山大多又是巖石組成,這樣一來,若在修建道路的過程中不對開鑿下來的巖石進行妥善的處理,一定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在村支書看來,發展旅游業首先要找準定位,評估環境,尋找景點特色,發揮地形優勢。

圖四 村支書介紹旅游業現階段發展及未來展望
通過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成員對七百弄鄉的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有了清晰的認識。而作為大數據專業的同學,我們會結合我們專業的優勢及屬性,利用大數據的方法、大數據的平臺提升旅游產業的發展,助力鄉村振興,例如運用大數據技術提升經典的管理服務等?v使會受到財力、物力的限制,但可以指出未來進一步完善旅游產業的發展方向。為我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字記者:朱逍蝶
圖片記者:全體成員
指導老師:孔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