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化館館長介紹,實踐隊隊員肖佳鑫于下午兩點來到了位于小楊莊的小楊莊木版年畫傳習所,拜訪年近70歲的省級傳承人張同瑞老先生。當談起小楊莊木版年畫的發展時,張同瑞老先生說:“楊莊年畫起源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全村現存古版30余塊,保存完整的有20多塊。”實踐隊員肖佳鑫看著已有300多年歷史的古版,心生感慨。張老先生向實踐隊員介紹:“小楊莊木板年畫與其他年畫不同,先黑白印刷線條,再以豐富鮮艷的色彩上色。木版年畫的制作流程為先選木材,一般為梨木,而后在紙上繪圖、設計圖案,隨后將圖案拓印到雕刻木材上,進行雕版。雕版完成后,用墨水印刷,最后上色。”望著實踐隊員驚嘆的眼神,張同瑞老先生笑著說:“時代發展在發展,我們的小楊莊木板年畫在制作工藝上也在不斷發展,以前都是用水彩上色,現在條件好了,已經改用國畫顏料來作畫嘍,年畫也比以前的色彩更為鮮艷明亮。”參觀結束,隊員肖佳鑫表示張同瑞老先生對年畫的熱愛深深地打動了她:“在與張老先生的交談中,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張老先生對年畫如數家珍般的熱愛和對傳承創新小楊莊木版年畫的美好希冀。”
馮驥才先生曾經來到小楊莊考察,提下“古藝新花”四字。非遺想要得以傳承和發展,就要順應時代,發揮創意,不斷改進。而我們青年一代,更應該擔當起這份時代重任,創新發揚非遺文化,助其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