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此,西安外國語大學“以文化傳播為路徑探究鄉村振興——以漢中寧強為例”暑期社會實踐隊赴漢中市寧強縣進行社會實踐調查,對當地的羌儺文化進行深入學習。通過對傳統民俗的研究、紋樣設計、針對當地文化的思考,形成體系化的研究報告和研究成果。

(圖為“以文化傳播為路徑探究鄉村振興——以漢中寧強為例”暑期社會實踐隊)
追根溯源——羌族文化博覽園
7月12日,實踐隊來到羌族文化博覽園進行羌族文化的觀摩與學習。進入博覽園便能處處感受到獨特的羌族文化,高聳入云的羌碉、傳說中教會羌族人民歌舞的薩朗女神像以及神圣莊嚴的羊群雕塑也隨之映入眼簾。

探奧索隱——羌族文化博物館
在羌族文化博物館,隊員們看到古老的羌族文化,了解到隨著羌族部落的神秘興起,種族的昌盛以及羌族社會制度的建立,羌族人將羊化作羌族氏族的符號與象征,逐步演變出了獨特的羊圖騰崇拜。羌族人民對于羊的崇拜也逐漸體現在羌繡中,例如羊角花紋。凜凜兮儺藝,烈烈兮儺舞。“儺”,意為驅鬼逐疫,而儺戲則是中國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的娛神舞蹈。其中,寧強羌族儺戲則被全國羌學專家公認為四川古羌儺舞之源。在博物館內,實踐隊在工作人員的講解中認識了不同的儺戲面具、了解到古羌族儺戲的獨特之處。此外,館內的仿真雕塑也深度還原了古代羌儺“上刀山,下火海”的壯烈情形。“巫儺文化,釋比先賢”,這既代表了羌族的禮制文化,也是羌人的荷馬史詩。


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探索及宣傳,實踐隊希望能夠依托傳統文化帶動文旅產業的發展,從而達到鄉村振興的目的,為國家鄉村振興事業獻一份力。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