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團在電子五所調研 電子五所供圖
(一)多方育才科創興“多方育才科創興”,乃以高校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為基,為產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實踐團走訪高校、科技園、企業,逐步探索當下以工程實踐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8.5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實踐團前往浙大科技園,進行了對于杭州科創平臺的調研參觀。浙大科技園充分發揮科技孵化園地作用,從競賽鼓勵、資金支持、政策扶持等各個方面鼓勵學子創新創業。作為高校教育重要環節與創新企業重要搖籃,科技園輔助高校培養眾多具有過硬專業知識和商業頭腦的復合型人才,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力量。

實踐團在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綜合展廳參觀 李彤/攝
隨后,實踐團成員采訪了浙大科技園創業者代表、中國杭州謂爾信息技術公司項目負責人王振陽學長。學長用自身的成功經驗啟示我們,唯有依托科技創新之勢,保持自身敏銳的市場場洞察力,提升個人的硬實力,培養獨立的思考力,構建精準的信息篩選力,方能在信息時代獨占鰲頭,在科創興國之路上行穩致遠。8.7華南理工大學
實踐團走進華南理工大學,參觀了工程訓練中心,領略了智慧交通、邊緣計算、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課程的魅力。
華工將前沿技術帶進實訓課堂,激發學子興趣,扎實理論基礎,拓寬工程視野,為培養問題導向、學科交叉型工程人才奠基,充分體現高校作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人才供給方的責任與擔當。

實踐團在華南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聽取鄭教授介紹設備 李彤/攝
8.8廣東譜斯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實踐團成員來到中山市,參觀調研廣州譜斯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與生產園區,并與公司的首席科學家余振新教授聚焦“產學研”進行采訪座談。座談會上,余教授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光電技術與增材制造的交叉研究前沿,耐心解答“產-學-研的聯系與發展”、“科研如何面向工業實踐”等問題。在余教授的努力下,譜斯達與中山大學深度合作,專注于科研、生產、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有效輔助高校培養以解決實際工業問題為導向的工程人才,充分發揮產學研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打通高校與企業的橋梁作用。

實踐團在廣東譜斯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綜合展廳合影 李彤/攝
(二)行業標準乾坤定"行業標準乾坤定", 乃筑牢可靠性檢驗之墻,為各行業發展制定權威標準,為科技自立自強奠定發展基石。實踐團深入軍工事業單位第一線,了解這一科技創新中必不可缺的力量。
8.9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實踐團來到位于廣州增城的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參觀了電子五所的重點實驗室、元器件與材料研究部、軟件與系統研究部、裝備與整機研究部、計量檢測中心、廣州五所環境儀器有限公司等機構部門及附屬單位。在中心主任與技術人員等熱心的講解中,實踐團成員加深了對質量可靠性領域中檢驗檢測、計量、環境設備研發等方面的知識,也更認識到可靠性檢驗在產品研發周期中的關鍵作用。

實踐團在電子五所軟件與系統研究部聽取技術人員介紹 電子五所供圖
可靠性試驗,即高效精準地為新技術質量把關,并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它并不在新領域中做開拓者,而是緊緊跟著新技術發展研究如何制定規則,亦具有極高的科研需求。如今,電子五所已經可以在世界范圍內開展認證、檢測業務。除了全新領域帶來的驚奇之外,學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到電子五所上下對于“可靠”這一企業文化的執著追求,以及這背后深厚的國家責任意識與嚴謹的科研態度。這份寶貴的精神財富將熔鑄進工高精神體系,使學子們受益終身。
(三)執花尋城科創勢
“執花尋城科創勢”, 乃探尋花城企業科技自立自強模式,發掘新時代企業轉型之無限可能。實踐團前往深圳,體悟創新精神,感受科技力量。
8.10深圳科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實踐團奔赴深圳科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地參觀了解其新能源產品及生產線。科士達深耕智慧能源三十余載,其數據中心與UPS電源已經成為國內行業龍頭。但固步自封從來不是企業的出路,科士達緊跟新能源行業新形勢,現已在光伏儲能領域初具成就,其光儲一體機遠銷海外。
科士達不止步于過去的積累,而是不斷的開拓與創新,實現企業科技轉型。正是許多和科士達一樣兼具深厚積淀與開拓精神的高新技術企業,構成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堅力量。

實踐團在科士達聽取公司介紹 科士達供圖
8.11深圳市多翼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深圳市多翼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工高03級學長王洋就低空經濟的三大板塊——制造、基建、運行,相關產品技術等方面詳細展開介紹。王洋學長描繪了自己對低空經濟發展前景的想象:對于基建比較落后的地域,低空經濟將會帶來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發展機遇。而隨著政府軍工領域的需求增加和相關政策條例的大力支持,多翼科技也將進一步響應政府號召,加強低空經濟建設,利用高水平科技,為國家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

實踐團在多翼科技聽取王洋學長分享 楊翊成/攝
(四)為工彌高拏云志“為工彌高拏云志”, 乃工高學子借工高班三十周年契機走出校園、調研參觀企業與科研院所,以工高視角實地學習行業發展現狀,探尋高水平科技發展密碼。
實踐團成員綜合文獻綜述、實地考察與訪談、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聚焦廣東高水平科技發展現狀,期望為區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借鑒和啟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離不開人才基礎。以華南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廣東譜斯達光子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的高校、科技園、產學研多方共筑,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具有專業素養、工程視野、創新能力的高質量人才。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保持高質可靠才能行穩,堅持科技創新方能致遠,以電子五所、科士達、多翼科技為代表的各科研院所與企業正是主要動力。高校、科研院、企業等應持蓬勃朝氣,不甘于現狀,既有競爭亦有合作;更應有使命擔當,探索優勢領域邊界,發展弱勢領域技術,搭建空白領域基石,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助力。
經過本次社會實踐,實踐團加深了對于廣州這座革新之城的理解,也激發了投身科技創新、服務國家建設的強烈熱情。從余振新教授耄耋之年仍挺立產學研第一線,到王洋學長引領學科交融深耕“低空經濟”,每一次走訪和座談,都讓實踐團成員深刻體會到前沿科技的飛速發展,堅定了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事業的信念。未來,我們將以創新精神為翼,以工程知識為基,砥志研思,夙夜匪懈,努力在新時代的科技征程中,留下屬于我們的印記。
文/張幸智 李昕 應溫琪 圖/李彤 楊翊成 電子五所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