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無錫7月21日電(通訊員 湯信洋)7月21日,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憶崢嶸歲月 看今朝輝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東林書院和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探索文化發展及工業發展的歷程。
團隊來到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東林書院。東林書院,這座位于無錫市梁溪區解放東路867號的古老學府,不僅承載著千年的學術傳承,更是無數文人墨客心中的圣地。踏入書院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高大氣派的石牌坊,正面鐫刻著“東林舊跡”四個大字,背面則是“后學津梁”,寓意著東林書院一直是后生學者們文化交流的渡口和橋梁。牌坊上的火燒痕跡,默默訴說著書院歷經滄桑、卻依舊屹立不倒的堅韌。穿過牌坊,泮池內的睡蓮與幾尾小魚悠然自得,仿佛時間在這里放慢了腳步。

團隊成員感受文化氛圍。湯信洋 供圖
隨著腳步的深入,團隊成員們來到了書院內的核心區域——東林精舍。這里陳列著東林書院的格局模型和介紹東林文化的宣傳匾額,讓人瞬間沉浸在那段輝煌的歷史之中。繼續前行,便是書院里最主要的建筑——麗澤堂。堂內古樸典雅,楹聯、匾額錯落有致,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濃厚的學術氛圍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在麗澤堂內,團隊成員們細細品味著“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句千古名言。這句出自東林書院的名言,不僅是對古代文人學子勤勉治學、關心時事的生動寫照,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學子勇于擔當、積極作為的精神燈塔。
東林書院的每一個角落,都能令人感受到那股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崇高的學術追求。從顧憲成等東林先賢的生平事跡中,人們能深刻體會到了他們“讀書、愛國、擔當”的東林精神。他們不僅學識淵博、治學嚴謹,更關心國家大事、心系百姓疾苦,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文人士大夫精神。
東林書院的傳承,不僅僅是對學術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它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學等,同時也孕育了獨特的東林精神——即“讀書、愛國、擔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東林學子。

團隊成員在東林書院門口合影。湯信洋 供圖
團隊來到了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是一座承載著中國近代民族工商業輝煌歷史的重要博物館。此次實踐活動,我有幸踏入這片歷史的沃土,近距離感受了無錫乃至中國民族工商業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
一進入博物館,成員們便被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實物展品所吸引。這里通過大量的文物、原有的生產設備以及文字資料,生動地展示了中國民族工商業的起源、發展和繁榮。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感受到了先輩們創業的艱辛和實業報國的精神。

團隊成員了解中國工商業發展歷程。湯信洋 供圖
在博物館的核心區域,人們能夠親眼目睹完整保留的一條面粉制作工藝流程線。從毛麥倉、清麥間到制粉車間,每一步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這些保存完好的機器設備,不僅展示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也讓人深刻體會到了無錫民族工業的輝煌成就。
通過深入參觀無錫中國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團隊成員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仿佛穿越時空隧道,親歷了無錫乃至中國民族工商業從萌芽到蓬勃發展,再到今日輝煌的曲折歷程。館內每一件珍貴的實物展品,每一段詳盡的歷史記載,都如同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向我們訴說著先輩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創業艱辛,以及他們不畏艱難、勇于探索的奮斗精神。
在這些歷史遺跡的見證下,團隊成員們不僅加深了對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歷程的認識,更深刻體會到了創業維艱、創新為魂的道理。先輩們的智慧和勇氣,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前行的道路,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發揚艱苦奮斗、勇于創新的精神。
當實踐活動的尾聲臨近,團隊成員們滿懷敬意與感慨,在博物館門口留下了珍貴的合影。這張合影,不僅是對本次實踐活動的圓滿結束,更是對先輩們創業精神的致敬與傳承。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將帶著這份深刻的感悟與寶貴的經歷,繼續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團隊成員在無錫中國工商業博物館門口合影。湯信洋 供圖
(通訊員 湯信洋)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