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學子們對傳統文化的了解,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云南師范大學數學學院“心”方程志愿服務團組織了24名志愿者來到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拖布卡鎮的臨港小學組織了為期12天的暑期三下鄉活動;顒右“了解當地特色,傳承文化基因,弘揚愛國精神”為主題,旨在讓學子們深入農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活動期間,學子們深入東川區,對當地傳統文化進行了調研。他們采訪了當地居民,了解了當地的傳統手工藝、民俗風情和民間藝術。通過調研,學子們對東川區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奠定了基礎。
發揚龍年精神,感悟中華文化。
在古代,香囊寓意保護自己和家人,不受病災侵害,象征著吉祥,廣為流傳。在為期數日的活動中,志愿者深入當地社區,與小學生共同參與和學習了香包制作,志愿者特意選擇帶有龍圖案的布料,寓意:好運“龍龍”。香包作為一種具有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民間刺繡工藝品,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農耕文化的特點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承載著豐富的文化意義和價值。在現代社會中,香包文化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
情感注入繩結,傳承中國文化。
志愿者們通過對PPT的演示,向學生們展示了中國結的由來和種類,并對中國結的編制進行了教學。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讓學生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為直觀的感受。通過親手制作,學生們不僅學習到了技藝,更在過程中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盡管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他們都沒有放棄,最終每個人都完成了屬于自己的中國結。
認識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除了工藝體驗,本次活動還包括了一系列傳統文化科普講解。志愿者帶領學生們體驗了各種傳統游戲,如斗雞、滾鐵環、跳橡皮筋、丟沙包、跳竹竿舞、跳房子、投壺等。這些游戲既是志愿者們的童年回憶,也是新一代小學生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活動最后志愿者們深入地對民族文化的概念和特點進行了講解并呼吁大家參與到民族文化傳承中來。通過與當地小學生的互動,大學生們將自己的知識和熱情傳遞給了下一代,這種文化的傳遞和交流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培育愛國情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本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圓滿落幕,學子們滿載而歸。志愿者們通過這次活動,不僅拓寬了視野,更在心中牢記了作為中華兒女的責任與擔當。他們不僅對東川區的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還激發了強烈的愛國情懷。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學子們將不斷弘揚愛國精神,為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