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市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教育沃土上,小學科學教育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鍵使命,它不僅是科學素養的搖籃與創新精神的源泉,更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這一背景下,泰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的“科學+”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自6月30日至8月9日,不畏酷暑,以滿腔熱忱與嚴謹態度,深入泰興、靖江、姜堰、興化等市區下轄鄉村,對小學科學教育進行了全面、深入、細致的調研與考察,探索小學科學教育“加法”的無限可能。



實踐隊的首站,泰興市襟江小學濟川校區的科學教育殿堂,隊員們見證了“科學+”的生動實踐。科學教師們巧妙融合“水的循環”自然現象與趣味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實現了知識傳授與興趣激發的雙重飛躍。這種“科學+實踐”的模式,讓小學科學教育不再局限于書本,而是成為了一場場探索未知的奇妙旅程。


隨著調研的深入,“科學+”的豐富內涵逐漸顯現。泰州市各鄉村小學紛紛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科學教育路徑,如“科學+自然資源”,利用農田、河流等本土資源,開發特色科學課程,讓學生在自然中學習,體驗科學的真實與生動;“科學+前沿科技”,引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沉浸式學習環境,讓學生在科技的海洋中遨游,感受科學的未來與無限可能。這些“科學+”的嘗試,不僅拓寬了小學科學教育的邊界,更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插上了翅膀。



在線上專訪中,“科學+”的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闡釋與升華。教師們分享了將科學教育與跨學科知識、社會熱點、文化傳承等相結合的教學案例,展現了“科學+人文”、“科學+藝術”等多元融合的教育圖景。他們強調,小學科學教育不應孤立存在,而應成為連接學生與世界、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與全球視野。

作者:“科學+”暑期社會實踐隊 來源:泰州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社會實踐報告推薦
近日,為響應國家號召,踐行“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的時代使命,推動中醫藥知識的傳播與發展,深入了解農村老年人的健康情況
西柏坡精神淵源于井岡山精神和延安精神,誕生于中國革命的重要歷史關頭。
2024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一個充滿意義的節日。這一天不僅是對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表彰與銘記,更是中華人民對中國人民解放軍
2024年8月2日,南京審計大學澤園書院的“薪火紅研”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貴州小組,踏上了前往貴州省習水縣醒民鎮中心小學的旅程。
7月9日-12日,來自寧波大學昂熱大學聯合學院的“禾下青年”實踐調研小組來到浙江省紹興市嵊州市周邊鄉鎮開展實踐調研。
2024年7月1日淮北師范大學長三角地區小微企業發展調研團前往六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雙創大廈,旨在探究中小微企業如何在新數字時代革新
7月,浙江財經大學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學院“智助桑榆,數繪鄉韻”實踐服務團奔赴杭州、臺州兩地三村,開展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