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站,晉韻匠心”社會實踐小組成員于1月26日前往代縣古城。
代縣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里保有眾多磚雕文化的精華之作。走進代縣非物質文化文化中心,成員組在古色古香的木質結構建筑,亭臺樓閣中感受到古譫含幽的歷史韻味。磚雕的主題或是祈福納吉,或是教化倫理,亦或是驅邪攘災,他們多是貼近百姓生活,已樸素而直白的藝術語言表達民眾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對家族興旺的期盼,對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
第二站,社會實踐小組成員前往望臺村,開展了關于磚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研。
小組成員采訪到了磚雕技藝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王鎖貴師傅。通過采訪,小組成員了解到王師傅在傳承磚雕技藝時艱難摸索的求學經歷。同時,王師傅也向成員組分享了他受忻州市政府邀請,修復傳統古跡的事跡與相關古跡修復成果的照片。
當成員組詢問王師傅對于磚雕技藝的傳承發展時,王師傅表示在現代工業和市場要素的影響下,磚雕生產趨于“流水線化”。堅持手工雕刻的匠人數量較少,且磚雕技藝傳承群體“去年輕化”特征顯著,年輕工匠傾向于效率更高、學習周期較短、市場效益更高的現代機械工藝來雕刻。王師傅認為想要傳承磚雕非物質文化,需要社會各層面增加對于手工匠人的支持,鼓勵更多的人了解磚雕、參與磚雕,為磚雕傳承增添新鮮血液。
第三站,社會實踐小組成員于1月27日前往清徐晉韻磚雕博物館,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磚雕展館,感受磚雕藝術的精湛技藝,深入學習了磚雕藝術的起源、發展和傳承,深入體會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小組成員參觀磚雕工匠手工雕刻的過程。小組成員看到工匠追求極致的工藝和品質,對每一個細節都進行精細打磨和雕琢,力求達到完美的狀態。而這樣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專注敬業、創新求變的工匠精神,正是清徐磚雕得以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支撐。
活動感悟:磚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是我們了解和研究古代社會的重要窗口。在現代社會中,保護和傳承磚雕藝術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讓我們共同努力,讓這一傳承千年的雕刻之美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